中国新时期发展到了需要迫切关注沿海发展的时刻,长三角地区恰恰具备强化沿海发展的巨大潜能。
自2018年11月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它已成为相关区域谋划未来发展必须要面对的最重要新增变量。相关地区只有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审时度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才能把握住下一阶段发展重大的战略机遇窗口期。
强化沿海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最后一个公布的,也是唯一一个与其他发展战略有所重叠的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国家之所以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再次推出与其区域有所重叠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其重点在于强化沿海发展方向,建设一条可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新时期经济稳健成长的“黄金海岸”。
目前,中国到了需要迫切关注沿海发展的时刻,长三角地区恰恰具备强化沿海发展的巨大潜能。一方面,从历史上看,长江经济带从未缺少过主动开发,沿江地区不乏区域中的繁荣经济体。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开发体量的快速增长,沿江地区的生态容量已经趋近饱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4月在武汉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时曾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调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调。另一方面,对比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以及最大的经济磁极,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也多数地处沿海地带。
同时,以中国最大的经济集群、东亚潜在的经济中心、“一带一路”的海陆接驳口的定位角度,也要求长三角地区大幅强化沿海发展。第一,从国内经济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实际上已经超出京津冀和珠三角之和,也超出了长江经济带其余地区的经济总量之和,它应担当起对介于三大经济圈之间的山东省和福建省辐射的重任;第二,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特殊区域位置使它成为东亚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辐射东北亚以及东南亚的中心地带;第三,从“一带一路”建设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亦正处于我国沿海黄金地带的核心区域,是不可替代的海陆接驳口。
为体现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发展无可回避的战略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在宏观上拓展长三角沿海的延展度,在具体操作上凝练关键节点,是符合逻辑的思路。而浙江省作为拥有长三角南部主要海岸线的地区,可以在其中发现重要的战略机遇。
首先,关于延展度的问题。长三角地区有对接太平洋与亚洲大陆海量物流的要求,应当整合更多的港口和更长的海岸线,建立港口网络体系,形成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应。为此,长三角的沿海地区需要加入更多的城市,增加其海岸线的延展度。经各方努力,温州在2019年12月公布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成为第27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有效延长了长三角地区南向的海岸线,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大范围的辐射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这也为浙江省及温州市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其次,关于关键节点的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宏伟蓝图下,针对目前所处的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应该准确把握最重要的节点,建立示范,培育信心。结合一段时期以来的研究,我们认为边界地区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不可替代的战略重要性,而地处长三角南部地区的浙江省尤为典型。为此,我们重点关注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长三角核心区内部边界的金山和嘉兴地区,另一个是长三角南翼边界的温州地区。
前者所指的金山和嘉兴地区,位于长三角核心区跨省市边界地带,能够加强长三角内部核心地区的互融互通。该地区扼守杭州湾北岸,又是沪杭通道的中继站,可以变沿海经济带的断点为连接南北发展的融聚核心。
后者所指的温州,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范围南部边界,能够拓展长三角地区的外部投射。温州可利用其地理区位优势,成为长三角地区向南辐射闽、台地区的“桥头堡”,体现长三角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更大范围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金嘉节点:核心激活——长三角核心区边界地带两两合作示范的思考
我们建议在金山与平湖的边界地区建立仅次于沪杭的第二层级引力中心,培育具有相对独立磁吸力、百万人口以上的郊区化节点城市,即“金嘉新区”。它不同于强调绿色发展和政策磨合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而是建设以创新发展为主轴的带动极和“两两合作”的样板,成为东西联动沪杭的中继站、南北打通中国沿海经济带断点、对接浙南活跃经济的桥头堡。
从战略区位的角度来看,金嘉新区位于杭州湾北岸,地处上海和杭州的中间节点,拥有以沪昆高速、杭浦高速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第二跨海通道构筑而成的“两横两纵”枢纽格局。从发展机遇的角度来看,如何连接杭州湾南北两岸、变中国沿海经济带的南北断点为经济发展的融聚核心,可以成为长三角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也是浙江省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之处。从建设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由于金山和平湖地区发展较为缓和,建设密度较低,恰恰成为长三角核心地区珍贵的战略留白空间。
我们建议金嘉新区由经济引擎上城(长三角科技城)、服务核心下城以及生态绿核(长三角区域公园)三部分构成,并将区域枢纽城市、科技创新先行区、生态修复样板城市和海上旅游中心作为它的四大功能定位,在适当时机可以申请成为中国第一个两省(市)共建的国家级新区。
其中,长三角科技城可作为先行启动区。原先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经过9年的谋划、磨合,应进一步提升为“长三角科技城”,以充分体现长三角一体化的精神内涵。长三角科技城应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抓手,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动机和带动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承载区、沪浙临界地区协同创新的融合发展先行区和拥有完整产业生态圈的活力科技与智能生态幸福新城。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成立,为该节点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提供强大的科创支撑。
温州节点:南向投射——长三角对南部沿海经济带更大范围投射的思考
另一个需重点关注的节点是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范围南翼边缘的温州,其未来发展应当突破浙江省的界限,对接整个长三角的发展需求,担负起延展长三角向南沿海投射面的重任。
长久以来温州缺乏重大战略资源投入与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则为温州梳理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窗口期。2015年洞头撤县成为温州第四区,标志着温州开始走向“海洋时代”,城市发展主轴从东西瓯江轴转变为南北滨海轴。
新时代的温州应当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在长三角举足轻重的沿海优势,进而成为具有投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温州位于上海至厦门上千公里的我国沿海经济带中央,避开了上海的虹吸效应,大可因远而利,发展成为新的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发展。另外,温州作为连接浙江和福建的桥梁,可成为长三角辐射福建、台湾的桥头堡,打通对福建与台湾海峡经济的关联。
在此机遇下,建议以沿海城市发展带与海上花园为支撑,形成以海洋为基底的“温州国家级海洋新区”。其一,温州应以龙湾、乐清沿海地带平原为基础,联合乐清、瑞安、龙港、苍南,打造一条沿海发展带,形成东向面海发展的格局。其二,洞头区要深耕自身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统筹海岛资源,成为高质量的“海上花园”。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了把洞头建成“海上花园”的殷切期望。我们在大量研究之后发现,洞头是一个闽南语与瓯语共存的地区,在温、闽、台三地交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和文化优势,应把握机遇,构建长三角与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成为温州投射闽台的桥头堡。
温州的下一步发展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港口。温州应以温州港为核心,打造高能级沿海枢纽港,成为长三角南翼的航运中心,联动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洋山港,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二是人口。温州应将人口作为要素支撑,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构筑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地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民营经济。温州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试验田。四是海洋经济。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一,温州要突出海洋产业高端化发展、滨海城市高水平建设、海洋生态高标准保障。
综上所述,浙江省只有紧紧把握住长三角地区强化沿海发展的战略机遇,抓住最重要的关键节点,建立示范,才能真正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宏伟蓝图,为长三角地区打造中国经济的“黄金海岸”添砖加瓦,迎接中国海洋时代的来临。
浙江省发挥沿海优势关键节点区位图
新时代的温州应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机遇。
作者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
责任编辑: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