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20, Issue 203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200203 » 同心战“疫”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同心战“疫”

Year:2020 Issue:0203

Column: 封面故事

Author: 策划执行|《中国报道》编辑部

Release Date:2020-03-05

Page: 14-38

Full Text:  

2月11日,福建省对口支援湖北宜昌首个支援队出征。图为队员亲属及医院同事前来送行。

2月11日,福建省对口支援湖北宜昌首个支援队出征。图为队员亲属及医院同事前来送行。

“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让我们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无惧风雨、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面对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英勇无畏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区干部,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念兹在兹的海外华人,勇于担当的企业团体,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每一张面孔都展现着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期待长街车水马龙、万户欢声笑语的时候!

战疫影像

战“疫”一线的瞬间

1.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

1.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研。

2.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军事医学研究院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药物研究室了解疫苗和抗体研制情况。

2.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军事医学研究院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药物研究室了解疫苗和抗体研制情况。

3.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习近平在东湖新城社区生活物资集中配送点,详细询问社区群众生活物资采购和供应情况。

3.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习近平在东湖新城社区生活物资集中配送点,详细询问社区群众生活物资采购和供应情况。

1.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这是李克强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来自全国各地、军队支援武汉的医生交流。

1.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这是李克强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来自全国各地、军队支援武汉的医生交流。

2.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首都国际机场和顺丰华北航空分拨中心考察。这是李克强来到航班到达出口,察看体温监测设施运行情况,并与工作人员交流。

2.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首都国际机场和顺丰华北航空分拨中心考察。这是李克强来到航班到达出口,察看体温监测设施运行情况,并与工作人员交流。

3.2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介绍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流通工作情况。

3.2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介绍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流通工作情况。

1.2月13日,海南省330吨新鲜瓜果蔬菜经由海口市新海港发往湖北省荆州市。这批果蔬运抵当地后,将重点用于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

1.2月13日,海南省330吨新鲜瓜果蔬菜经由海口市新海港发往湖北省荆州市。这批果蔬运抵当地后,将重点用于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

2.2月13日,11架空军运输机载947名医护人员和74吨医疗物资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这是中国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

2.2月13日,11架空军运输机载947名医护人员和74吨医疗物资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这是中国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

3.2月17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从2月12日下午4点正式开始收治患者至3月8日休舱,累计收治病人1056人,累计治愈出院875人,累计转院181人,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头。

3.2月17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从2月12日下午4点正式开始收治患者至3月8日休舱,累计收治病人1056人,累计治愈出院875人,累计转院181人,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头。

1.2月5日深夜,在沪陕高速公路洛南县华阳站进城方向,防疫联防人员在为司乘人员量体温,并对车辆进行登记。

1.2月5日深夜,在沪陕高速公路洛南县华阳站进城方向,防疫联防人员在为司乘人员量体温,并对车辆进行登记。

2.2月20日,福建省晋江市号手服饰有限公司员工在对生产区域进行消毒。

2.2月20日,福建省晋江市号手服饰有限公司员工在对生产区域进行消毒。

3.2月7日,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跃进社区网格员到居民区进行排查。

3.2月7日,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跃进社区网格员到居民区进行排查。

4.2月12日,在北京北汽延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餐厅的桌子上设置了临时隔板,工人们在隔板内就餐。

4.2月12日,在北京北汽延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餐厅的桌子上设置了临时隔板,工人们在隔板内就餐。

1.2月7日,在呼和浩特市如意小区,京东物流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在小区内记忆路线,准备配送快递。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迎新路街道如意住宅小区1月28日确诊了两例新冠肺炎患者,随后如意小区实施了全封闭管理。

1.2月7日,在呼和浩特市如意小区,京东物流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在小区内记忆路线,准备配送快递。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迎新路街道如意住宅小区1月28日确诊了两例新冠肺炎患者,随后如意小区实施了全封闭管理。

2.2月3日,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一家药店销售的药品进行价格检查。连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对部分商品进行重点监测,加强价格检查、巡查和提醒告诫,稳定市场物价。

2.2月3日,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一家药店销售的药品进行价格检查。连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对部分商品进行重点监测,加强价格检查、巡查和提醒告诫,稳定市场物价。

3.2月14日,一对完成结婚登记的新人在深圳市南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前留影。疫情之下,为了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圳民政机关将婚姻登记改为全预约制,取消颁证仪式。深圳市南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还将填写材料等环节移到室外,在室内办公点仅进行登记,避免聚集。

3.2月14日,一对完成结婚登记的新人在深圳市南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前留影。疫情之下,为了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圳民政机关将婚姻登记改为全预约制,取消颁证仪式。深圳市南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还将填写材料等环节移到室外,在室内办公点仅进行登记,避免聚集。

4.2月17日,清华大学体育部教师胡孝乾在北京家中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为大二学生远程在线上新学期第一节男生体育课(棒球专项)时示范如何做侧面卷腹训练。近日,各级学校通过多种手段,努力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4.2月17日,清华大学体育部教师胡孝乾在北京家中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为大二学生远程在线上新学期第一节男生体育课(棒球专项)时示范如何做侧面卷腹训练。近日,各级学校通过多种手段,努力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战疫脸谱

“他们与病毒赛跑。”

让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投入量产,他们做到了!

文|《中国报道》记者 何晶

圣湘生物研发项目总监纪博知说,要让试剂产品做到高效、快速、安全。

圣湘生物研发项目总监纪博知说,要让试剂产品做到高效、快速、安全。

2020年这个春节,让很多中国人都终生难忘。对于几乎是在实验室里度过这个春节的纪博知和谭德勇来说,也是一样。

而其实,在1月10日这一天,他们可能就已经预料到这一个春节会不平静。这一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基因序列被揭开,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湘生物”)研发项目总监纪博知和研发项目负责人谭德勇就已经被公司安排进入了一个紧急立项的特殊项目中——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打倒新型冠状病毒”小组

从1月11日开始,纪博知和谭德勇带领着由五六个技术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就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个项目的技术研发上。圣湘生物也已紧急成立了由研发技术人员、中层骨干、注册骨干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工作小组,还有组员给这个小组起了个名字叫“KO-nCoV”(打倒新型冠状病毒)。

研究小组在长沙的实验室里熬夜加班赶进度已经是常态,项目进度24小时随时沟通。“因为这个病毒的低毒性、高传染性,如果没有这个产品把‘疑似’变成‘确诊’,就会造成更大问题。”纪博知和谭德勇对《中国报道》记者坦言。

事实证明,疫情后来的发展甚至超出了此前的预料。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从1月27日开始,全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每天以4位数增加。

1982年出生的纪博知,2015年从英国回国加入圣湘生物。在这个项目中创新性地应用了公司研发的已有10余年技术沉淀的“一步法”技术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展开基因信息的数据比对分析。谭德勇比喻说:“因为基因序列复杂,信息量十分庞大,我们的工作就像是要在全宇宙里精准定位一个具体的城市。”

“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考虑如何用更简便的方法保证产品性能,让产品能做到高效、快速、安全。”纪博知对《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要实现检测试剂产品灵敏度更高,就能够更早发现潜在患者和确诊病患,同时又要便于医务工作者操作,实现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防止漏检”

整个过程高度紧张,谭德勇回忆起来,“到现在,头还是蒙的”。之后,谭德勇又马不停蹄加入到了后续的注册过程当中去。最终,“KO-nCoV”小组成功地让他们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投入量产。

有报道称有患者经过4次检测才最终确诊,当《中国报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纪博知认为“这应该还是个案,不是普遍的。关于报道的内容我觉得更应科学地去分析,而不是轻易下结论”。“影响的因素太多了,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各个环节都十分关键,样本的采集、提取纯化、扩增检测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谭德勇补充说。

新型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很容易发生突变,如果一旦发生变异,目前研发的检测试剂是否还能发挥作用?这个问题也早已在研发小组的考虑范围之内了。纪博知解释说,目前的产品已经对病毒检测设置了“双保险”,“防止漏检”。

疫情一刻也不能耽误。在成功获批之后,检测试剂盒产品已经马不停蹄投入紧张的生产过程中去了。

“虽然累,但是真的很有意义”

回想这个年,纪博知的记忆好像都有点模糊了,申请的年假早就取消了,“2003年SARS的时候我还只是一名学生。没想到17年后,我能够在工作中为这次的疫情做出一点贡献,虽然累,但是真的很有意义。”

生于1987年的谭德勇由于老家也不在长沙,就临时决定把父母妻子和3岁的孩子都送回老家过年,自己孤身一人留在长沙加班工作,孩子上幼儿园的体检还一直没时间去做。

“家人都支持我的工作。我父亲是一名老党员,我也是一名党员,父亲对我说,‘这个时候党员不上什么时候上?’”谭德勇说。

“疫情紧张,全国人民都需要支援。通过这个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很有触动,也更加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行业、所做的事情真正的意义在哪里。”

圣湘生物研发项目负责人谭德勇在实验室忙碌。

圣湘生物研发项目负责人谭德勇在实验室忙碌。

责任编辑:何晶

“当踏入医院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突然有一丢丢的胆怯,但也就仅仅那么一瞬间,等真正走进病区,踏入病房后就再也没有了。”

驰援武汉护士:进入病房就没有胆怯了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你们要采访她的话,可以下午两点左右打电话试试,因为我也不清楚她今天上的什么班。如果白班,这个时间她应该才吃饭;如果是夜班,这时候应该是在睡觉,所以这个时间点应该能联系上她,还不耽误她工作……”在尝试联系采访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李营时,《中国报道》记者先联系到了她的爸爸李忠玉。

尽管他这一番话很平实,但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对女儿的关心和对女儿工作的支持。

按照李爸爸的嘱咐,《中国报道》记者2月2日下午两点钟准时拨通了李营的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不好意思,下完夜班就睡觉了。”

“好,没问题!”

毕业后就进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李营,今年已经是她在这个医院工作的第九个年头。

9年,她早已习惯了医院特有的忙碌节奏,医护人员的特殊使命也早已深入她的内心。

1月25日晚上接近12点钟时,李营接到了医院发出的1月26日就要前往武汉支援的通知信息,几乎与此同时,她还接到了科室领导打来的电话。“可以!”当科室领导特意打电话过来问李营能不能去,医院不强求时,李营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科室领导之所以打电话征询李营意见,最主要的因素是她还有两个孩子,大的5岁多,小的才两岁多。

“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其实在1月25日白天,我们医院就下达了选派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援的通知,当时大家都很踊跃,报名的就有近200人。”李营说。

最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火速集结该院来自呼吸、感染、重症、全科专业的27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而李营就是其中之一。“当得知自己在被选派名单上的那一刻,我觉得这是我无上的光荣。”

“出发时,我还是没绷住,哭了”

1月25日晚接到通知,1月26日中午就要紧张集结出发。李营最放心不下的是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交给我,你放心去前线吧!”李营的丈夫许庆宝安慰她。据了解,他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核内三科的医生。同样支持她的还有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你去就好,工作要紧,孩子我们在家给你带着……”5岁多的女儿则问道:“妈妈,你要去干什么?”“妈妈去打病毒,现在外面好多病毒。”“妈妈,那你去打病毒,要小心一些啊!”

如果说家人是李营坚强的后盾,那医院则是她最可靠的港湾,同事永远是她最亲密的战友。

“其实要出发那天,家人、同学、朋友都很担心,我一直跟他们说‘没事,没事,别担心’。”李营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来到医院集合出发的时候,我们科室主任、护士长、同事都给我们送行。那天,同事们都哭了,我本来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坚强,一直认为没事,无所畏惧,向前冲就好了。但当看到同事们流泪,和我拥抱,特别是说一些重感情话的时候,我自己后来也没有绷住,眼泪哗哗往下流……”

“那一丢丢的胆怯在踏入病房后就再也没有了”

1月26日晚,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派的27名医护人员顺利抵达武汉。第二天,李营和同事就被分配到了武汉市第四医院。

“当真正踏入医院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突然有一丢丢的胆怯,但也就仅仅那么一瞬间,等真正走进病区,踏入病房后就再也没有了……”李营如是说。

据李营介绍,她和同事所在的武汉市第四医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单独新开了两个病区,收治了60多位病人。“我们自身各方面的防护也比之前工作时要求更高。”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考验,1月29日那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驰援队伍中的姑娘们都果断剪去了自己的长发,李营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更方便地投入到紧张的医护工作中,也能更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全力做好防护,争取零感染。”

谈及当下的工作,李营介绍道,“我主要还是做护理工作。护理病人,白班夜班轮流,夜班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值班12个小时。下班后就睡觉,但也还要随时待命,电话24小时开机……”

“有祖国、家人和陌生的朋友,我很幸福”

繁忙且没有固定作息时间的李营,自从来到武汉后,和家人的联系也没有及时性了。

“来武汉后和家人联系得越来越少,时间凑巧了才能通个电话。家人给我留言,我有空看到了才能给他们回信息报平安。他们还会发一些孩子的视频和照片,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视频里说,‘是不是我听话,妈妈就能很快回来了’这些画面的时候,心里瞬间就觉得暖暖的……”李营哽咽道。

除了家人,一些陌生的朋友也让李营觉得很温暖。“来到武汉后,总有一些爱心人士默默给我们送吃的、喝的,这让我们很感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国人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

李营特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这次驰援武汉她也特别感谢医院的领导和同事。出发前,医院为他们每人发了一个行李箱,里面不仅装着防护服、口罩、酒精棉片等防护品,还有必要的抗病毒等预防性药品,以及洗手液、洗发水、拖鞋等各种洗漱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为了多一层保护多一分爱护,医院还在临行前为每名援鄂队员注射了提高免疫力的丙球蛋白;来武汉后,领导和同事也不时关心她的安全……“身后有这么多的力量支持,我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会辜负所有人的期待。”李营说。

谈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她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抱抱我的两个宝贝和家人。”

1月24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为病人治疗。

1月24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为病人治疗。

责任编辑:张利娟

“只想着尽快把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我在武汉送“快递”

文|《中国报道》见习记者 陈珂

常住人口超千万的武汉,一切喧嚣都在短时间内归于沉寂。

武汉自1月23日上午10时起停运公交、地铁,除少数应急车辆外,私家车后来也被禁行。不仅出行遇到困难,一线医护人员的防疫物资配送也十万火急。

但有这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获得上路许可后,发动引擎,穿梭在机场、火车站和医院之间。

从军运会到战“疫”一线

“武汉你的‘感冒’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啊!”这是余涛2月3日在朋友圈里转发武汉新城市宣传片时的配文。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没有谁比他更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去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召开,余涛在报名成为一名马拉松项目志愿者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能帮上忙就很开心。”2013年,19岁的余涛入伍,两年后从乌鲁木齐转业回到武汉中建二局工作,褪去青涩,他心中多了一份家国情怀。

对于这场迅速蔓延的疫情,直觉告诉余涛总要做点什么,而且事不宜迟。最开始,他并没有运送防疫物资。交通管制后,医务人员怎么上下班成为难题,大年三十晚上,他得知朋友正在参与志愿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就立即打电话请朋友把自己拉进了群。然而没接送几趟,车队就接到通知,由于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感染患者,存在很大的交叉感染可能性,他们将由一支更专业、安全的护送队负责接送。

余涛的热情并没有减退。当他了解到从四面八方涌入武汉的捐助物资需要重新派发给各个医院,而有限的志愿者正在超负荷做这件事时,他再次行动起来。余涛先建立了一个汉阳区车队微信群,把战友朱鹏和其他几个朋友拉了进去。人员实名制,余涛任队长。

大年初二,他们接到了第一单,要去自贸城取从湖北仙桃运来的3000件隔离服。下午1点到5点半,完成了取货、装车、写收货单,再驱车到指定援助医院完成卸货等程序后,余涛和队友们完成了第一次任务,并拿到了一个红十字标签和编号,而这相当于通行证。

熟悉了运送流程,他们在大年初三迎来了一个大单。当夜一批大规模救援物资抵达自贸城,急需运送到市区,包括3000套隔离服、4800个口罩、300箱防护服,要分别送往11家医院,需要私家车近60辆。深夜11点,加上余涛车队的13辆车,共70辆车陆续抵达集合地。

余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他也没有统计过已经接了多少单,跑了多少家医院,“没有时间做这个”,只知道车队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截至2月5日,微信群成员已经增加到了44个。

但中间也不是没有人退出。有次结束任务回到家,一个叫“桃子”的队员说他妈妈哭了,不会让他再出门。桃子给余涛发来短信:“对不起,你们要加油。”余涛回话:“都能理解……”

身处疫情重灾区,真的没有怕过吗?余涛对《中国报道》记者说,他曾经送过一个医生去医院,聊天中得知这个医生的父亲刚刚确诊,“虽然有防护措施,但我和她离得实在太近了,心里想的是尽快送到,回家好好消个毒,洗一洗。”余涛说,现在想想的确挺后怕的,但他们的微薄之力如果能让这座城市尽早恢复生机,没有什么值不值得。

“武汉是我们自己的城市,应该挺身而出”

朱鹏是余涛的战友,生于1994年,余涛最开始就是和他一起组建了这支志愿者车队。“当兵两年没有为国家做过什么大贡献,武汉是我们自己的城市,应该挺身而出。”

然而第一次接任务,朱鹏却是先斩后奏。“我当时说出门有事,但是后来往医院运送物资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人都病倒了,觉得还是跟家人说一声比较好。”朱鹏的父亲虽没明确表态是否同意,却一直默默支持着儿子。

物资运送有条不紊,而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是在大年初四的凌晨,车队接到通知,要将从深圳发来的15箱防护服(每箱50套)送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朱鹏立即安排配送。

光谷院区在1月20日被确定为定点医院后,明显变得人手不足,朱鹏和余涛不忍给他们增加任务量,于是就帮着把防护服搬运到医院库房。在经过一间办公室时,他们看到8名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并排躺在地板上睡着了。余涛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看到这个场景后,心里触动特别大,医护人员不知道比我们辛苦多少倍。”朱鹏在心里默念,自己多搬一些物资,这些白衣天使们就能多一分安全。

虽然也没有统计共接了多少单任务,但是援助物资的数量却都被他们整齐地记录了下来:截至2月11日,朱鹏所在的车队向数十家医院累计运送3000件隔离服,630箱防护服,31万个口罩,80箱羽绒服,2000箱饼干,1000箱泡面,1300升消毒水,500公斤酒精。

“要女队员吗?我可以!”

37岁的赵景荣是汉口区志愿者车队中为数不多的女队员,余涛和朱鹏都叫她“荣姐”。在武汉念完大专后,赵景荣就一直生活在这里,育有一个8岁的儿子,早就是“半个武汉人”。

加入志愿者车队以来,赵景荣表现出了十足的勇气和专注。“首先心态要好,不然是做不好这件事情的,如果恐惧到连门都不敢出,更不用提往医院这种病患聚集的地方送物资了。”赵景荣打趣说:“因为我是做销售的,承受能力比一般人要强。”执行任务期间,如果丈夫没时间管孩子,赵景荣就把孩子送到隔壁小区的亲戚那里。

虽然年龄比大多数队员都大一轮,但大家沟通起来仍然很默契。“也没有时间闲聊,只想着尽快把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赵景荣的车是一辆家用轿车,最多能装六大箱防护物资,每一次出任务,她和队员都向3到5家机构配送。

让赵景荣触动最大的一次是在大年初四,她接到向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送3箱防护服的任务,晚上10点左右,负责接头的医生却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见面。赵景荣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医生因忙于工作已经好几天没有洗澡,抽空洗了个澡才迟到。

现在每次出任务,儿子都会懂事地告诉赵景荣要保护好自己。如果一直有运送物资的需求,她就会一直做下去。“我希望我们的城市能尽快恢复正常,人们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在发生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能健康地待在一起。”

余涛(左一)在一次物资运送过程中签字确认。

余涛(左一)在一次物资运送过程中签字确认。

责任编辑:何晶

“摔倒了也要爬起来再走。”

他们守护着疫情防控的最小单元

文|《中国报道》见习记者 陈珂

“疫情发生以来,65万个城乡社区留下了你们最美‘逆行’的身影……你们是这场阻击战中冲锋陷阵的勇猛战士!”民政部2月7日印发的《致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的一封信》中如此写道。

有数据统计,疫情之下,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防疫一线,平均6个人守护一个社区,每个人面对350名群众。

有担心和委屈,也有工作的疲累和对亲人的愧疚,但他们仍然选择走上一线,守护好疫情防控的最小单元。

居民叫我“钢铁女侠”

《中国报道》记者联系上王琼时已经是夜里10点,身为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党委书记,从1月23日开始,她就吃住在社区连轴转,有一个多月没见过家人了。

从事社区工作15年来,多复杂的事情王琼都能迎刃而解,但这次疫情防控,让她有些措手不及:满春街中大社区有6000多名居民,截至2月24日一共有15例确诊患者,而整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才12个。

形势严峻,防控工作不能有一丝侥幸。为了做到有条不紊,王琼将仅有的12个人分为宣传、巡逻、接待和消杀4个组,男员工住社区,女员工住附近的酒店,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人不能离岗。

1月24日那天,武汉市决定将轻症患者从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向社区医院分流,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可以在社区医院就诊,症状较重的再向定点医院转诊。也是从那天起,王琼开始了超负荷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上门量体温、接送发热病人、协助转诊重症患者、汇报接触者信息……

2月8日晚上,社区新确诊了一位婆婆:高龄、伴有其他疾病、儿女还在隔离期,为了给这位婆婆找到一张病床,王琼一宿没睡。“要用耐心和关爱填补老人的失落,我就时刻盯着,医院一有空余病床就赶紧跟他们联系。”后来辗转将婆婆安置到火神山医院,王琼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有居民说,看到她在就觉得踏实,他们也给王琼起了一个非常硬核的名字——“钢铁女侠”。而这个称号的由来也是在2014年,王琼因为车祸腿部骨折,右腿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现在走路时间长了,右腿就会不听使唤地往地上跪,“社区工作就是这样,既然群众需要你,摔倒了也要爬起来再走。”

为响应武汉市政府号召,2月17日起,王琼又带领工作人员开始了为期3天的拉网式大排查。她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满春街中大社区被划分为6个网格片区,每个片区配置一个网格员、两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两三个区下沉干部,“做到不掉一户、不落一人,目前(截至2月19日)我们所有居民均没有了发热症状。”

“我得站出来”

与满春街中大社区不同的是,杭州市余杭区工农新村社区紧邻繁华的商业街,由于建设时间早,这里多为开放式老小区,没有专门的物业配合管理,防控工作开展不好就会顾此失彼。

为了织出一道严密的疫情防线,工农新村社区居委会在每个出入口设置卡点,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专职网格员轮流值守。但开放式楼道的消杀工作却变得人手不足。1月29日,社区党委在微信群里发动党员认领消杀工作,63岁的吕会春第一个站了出来。“社区党支部里我算年轻的,让比我大的干这个,不合适。既然我干活是一把好手,就得把这个担子挑下来。”

吕会春笑起来很爽朗,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他自己的人生阅历中,工农兵学商都体验过一遍,在非常时期更是不能放弃感恩社会的机会。

自从报名后,吕会春就没再和身上20公斤重的药桶分开过。一桶装满的药水能覆盖3个单元楼,最高需要爬7层楼梯,最低的也有5层,楼梯、主干道、垃圾桶、门把手,每个角落都不能落下。40幢居民楼要完成一遍消杀,通常会花费吕会春一上午的时间。

“头两天不适应,晚上两条腿抽筋到睡不着觉,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一个63岁的老人每天负重上下楼攀爬,吕会春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由于常常被药水和汗水浸透,他已经扔了好几件衣服。但哪怕肩膀和右手因为长时间接触药水而起了红斑,他也不曾和别人说起过,“自己涂点药膏,慢慢就会好了。有人叮嘱我注意安全,也有人递上擦汗的毛巾。”这些都被吕会春记在心里,他坦言,自己能做的不多,只要有需要,他就会时刻准备着。

现在,工农新村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者加入进来,防控队伍不断壮大。

群策群力

此前一条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重庆市荣昌区中华奥城小区门口搭起了长约5米的消毒通道,居民检测体温后,走过雾气腾腾的消毒通道,就可以安全回家,让不少网友羡慕不已。

铺设消毒通道是不得已之举。中华奥城小区一共有3872户住户,有近1万名居民,“我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消毒问题。居民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次考验。”小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好在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刚好住在这个小区,刘作华提出建议:人在进入养猪场前也要经过类似的消毒,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消毒模式,搭建一个简易的消毒通道对人进行消毒?

“我们也担心居民是否接受,毕竟药水是直接作用到人身上的,万一有害怎么办?但最后没想到这个方案广受欢迎。”重庆四海物业有限公司的刘经理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条件受限,难以实现养猪场的砖混结构,我们只能临时用铁管焊接一个框架,外面覆上一层厚塑料膜,相当于一个墙体把通道内外隔开了,两边架上雾化器,然后把配制好的消毒药水通到泵里面,再通过雾化器喷洒出来。”刘经理介绍,消毒通道主要使用的药水是复合过氧乙酸消毒液以及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病毒,对人体基本无害。

作为最早实现这个创意的小区,中华奥城小区树立了榜样。记者了解到,除重庆以外,目前,北京、上海、山东、宁夏等地已有小区采取这种“硬核”方法防控疫情。

2月12日,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党委书记雷莉华在打电话协调社区内的各项任务。

2月12日,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党委书记雷莉华在打电话协调社区内的各项任务。

责任编辑:何晶

“农村医疗条件有限,所以一定要堵住传染源,只有严防死守,才能防控住疫情。”

河南村干部:我们不只是喊大喇叭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2月7日,唐河县公安局派驻郭滩镇前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方显(左)与工作人员骑着电瓶车在村里宣传防疫知识。

2月7日,唐河县公安局派驻郭滩镇前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方显(左)与工作人员骑着电瓶车在村里宣传防疫知识。

“叫恁搁家,恁非出来,出来弄啥嘞?!”

在这场战“疫”斗争中,河南村干部们的土味河南话大喇叭喊话,不时在网上走红。而实际上,天天喊话只是他们战“疫”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农村地区本就是防疫的薄弱环节,春节期间,农村地区更是防疫工作的重点环节。

从年前一直到现在,村干部们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入户排查、监测重点人员体温……正是有了他们的勤勤恳恳,才保障了村民的安全,也阻止了疫情在农村蔓延。

而他们的工作仍然还在继续。

村民居家隔离,村干部统一采购

“各人回各人家,有来走亲戚的,赶紧让他回去,家人有出去走亲戚的,抓紧打电话让他回来……”腊月二十九一早,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乡后王集村包村干部林军就带着村干部们上街了。这次上街,他带上了小喇叭,开启了后王集村的抗疫宣传之战。

“吆喝啥呢?”“好不容易过年回来了,在街上聊聊咋了?”“过年还不让走亲戚了?”……刚开始,林军的喊话引起了不少群众的不满。

林军的喊话在整个豫北算是开始比较早的。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他在村里干了8年,尽管3年前又考上了乡政府工作人员,但他从未脱离过农村。

“一开始,反对声音很多。”林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群众的防护意识不强,一开始都不当回事儿。但你也不能放松,农村工作就是这样,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去做。”

大喇叭广播做宣传,小喇叭上街喊话,效果越来越好。但最让林军担忧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大年三十那天,6名在武汉打工的村民回村了。“直接隔离!”当村干部们还在犹豫怎么处理时,林军果断地做了决定。

“农村医疗条件有限,所以一定要堵住传染源,只有严防死守,才能防控住疫情。这6人共涉及4户人家,他们回村后,我们先找医生测体温,确定没症状后,直接让他们居家隔离。”林军如是说,“可能很多人觉得我们做得太极端,但是疫情之下,只能如此,万一有串门的,万一出现了病患,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村就守不住了。”

林军还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虽然把他们隔离起来了,但乡村医生每天还要上门给他们做检查,然后要求每天上报体温变化。同时,因为害怕他们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村干部们每天还要打电话谈心安抚。他们缺了什么吃的喝的,村干部买好给他们送去……

事实上,随着疫情形势的加剧,所有村民都开始居家隔离,村民们只需在群里上报需求,村干部们则负责统一采购后送到村民家门口。

入户做思想工作,红白喜事都不办

“自觉居家不要串门,不要扎堆聊天,不要串街走巷,武汉返乡人员自觉居家隔离……”腊月二十六,天刚刚亮,河南省临颍县大郭镇葛岗村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了。

大喇叭效果如何?吃完早饭,村主任陈广校和其他村干部就大街小巷开始巡查。“一开始让我们很头疼。”陈广校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没办法,反对也得做。后来我们就天天下村宣传,看到人群就驱赶,做疫情严重性讲解,到了腊月二十八九,村民们意识提高了不少,没有在街上打牌聊天的了。”

驱散了集聚人群,只能算是完成了基础性工作。按豫中地区的习俗,在大年初二,新出嫁的女儿第一年回门,家里都要大摆宴席,少则十几桌,多的可达二三十桌。想到这个,陈广校和村干部们就睡不着觉。怎么处理呢?几经商议,他们最终做出了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回门了,入户给做思想工作吧。

“现在疫情确实太严重了,你说本来是喜事儿,因为办酒席万一有人被传染,谁来负责,人家不得记恨咱们吗?反正已经是咱们村女婿了,早晚来都行,等疫情结束了,该咋摆就咋摆……”陈广校说做思想工作是他最累的时候,每个人性格不一样,还得根据他们性格来。

要办喜事儿的给阻止了,村里却来了一桩白事儿。大年初三村里有一家要殡人。“喜事儿不办,之后还有机会弥补,白事儿不让人办我也很于心不忍。”陈广孝感慨道,“但白事儿办起来,也是人群集聚,真是头疼。”

在和驻村干部路晓丽、村支部书记陈志营及其他村干部沟通后,陈广孝硬着头皮来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人都去世了,还不让办?’”第一次陈广校就被撵回来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村民终于同意了,简单安葬。在老人出殡当天,陈广校和村干部们都去为老人送行,也算是给老人最后一点安慰。

“守住豫南大门,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守住村口”

“疫情形势严峻,大年初一大家要做到不串门、不拜年、不聚餐……”除夕夜10点多钟,河南省商城县余集镇前湾村村支书余祖年开始在村各种群里发信息。

正月初一一早,村里大喇叭针对抗疫的广播宣传连续播放了3次,余祖年又开始在村各种群里发布疫情相关信息,与此同时,村宣传车开始穿越大街小巷宣传,村里每个组也开始宣传……一时间,前湾村的宣传氛围浓烈。

“宣传效果很不错,从大年初一开始,村里街道上几乎没人了。”余祖年笑着说。但此刻的余祖年并不轻松:相比其他村,前湾村算是比较发达的,除了普通的农村住宅,村里还有3个商业小区,一个中学家属院以及一条商业街。离武汉近,村里人口又多,如何堵住传染源,尤其是要尽量避免从武汉回来的人进村。

“信阳是河南的‘南大门’,紧邻湖北,距武汉很近,是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要守住前沿阵地,对我们来说,关键是要守住两个村口。”余祖年说。

“你们从哪里来?”“摇开车窗,量个体温。”……自除夕开始,前湾村的两个村口开始严控人员出入。

余祖年说,他们专门设置了岗口管理制度。此外,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共产党员志愿岗,目前已有21名党员志愿加入疫情防控工作。

责任编辑:张利娟

“说实话,我们不是不担心,但是国家有难,正需要我们这些专业工人,我们就得冲上去。”

我在“雷神山”建医院

文|《中国报道》记者 左琳 张利娟 张岩

这是张宗魁做过的最赶的工。

他安装箱式板房13年,头一次用7天的时间做出了一个月的工作量。在武汉江夏区黄家湖畔的工地上,夜晚跟白天一样“热闹”——包括张宗魁在内的上千名工人和几百台机器轮流作业;各家企业联合出力,保障设备运行;最多的时候,还有4600万网友同时“云监工”……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拥有15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就这样在十几天的时间建成了。

与10天10夜建成的火神山医院一样,雷神山医院也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月8日,雷神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

“这就是一个奇迹”

援建雷神山医院之前,37岁的张宗魁从没去过武汉。印象里,武汉该是个九省通衢大城市,人多车也多,然而他们5个安装工人从天津塘沽滨海新区开车到武汉,1200多公里的距离、15小时的车程,“没看到多少车,武汉当地的街上也几乎没有人”,直到警察把车领到了雷神山工地,人和车才多起来。

“苏宁帮客”的工程师杨杰就住在武汉,他也被震撼到了。他家离工地并不远,去年偶然路过,那里还是块平地,等到今年2月3日再来时,武汉雷神山医院总体完成80%,骨架已经基本列好,正等着他们安装电器、填补内容。

1月25日,雷神山建设启动;4天后的凌晨,张宗魁抵达雷神山安装箱式板房时,场地已然被平整好了。

与张宗魁一起来到武汉的4位工友都是中建二局三公司的员工,工龄最短的也有5年,是安装板房的好手。但特殊时期人手不足,并不是所有工人都有足够的安装经验,“我们专业工人平均每天可以组装10~15套,但非专业的工人还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每天也就能组两套。”张宗魁说,幸好组装并不复杂,两三天后,即便是非专业工人,也都熟练起来。

搭建需要材料,但材料也要一车一车运过来。张宗魁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搭建初期,板房的部件不齐全,施工速度也受到了影响,但到后期,随时都有各地的运输车队卸货,材料跟上,进度也上来了。杨杰每天完工后都会回到家里,第二天再来工地时,也会看到工地门口挂着“武汉加油”横幅的物资运输车排着好几公里的队,等着卸货。

按正常的工期来说,同样是这么大批量的箱式房,可能一年都做不完。在缺人手、缺物资……什么都缺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工期,在他们这些亲手搭起房子的人看来,“说白了,这就是个奇迹。”张宗魁说。

与时间赛跑

“赶工期”成了挂在张宗魁嘴边的话。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自己七八天下来,没洗过澡,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通话。

根据安排,工人每12小时一班岗,白班工作时间一般为6:00—18:00,但这个时限“并不严谨”。张宗魁说,工地上随时都会有建筑材料送到,需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们干过白班,也干过夜班,1月31日和2月1日那两天是决战时刻,所以也连着干过24小时。”

在直播镜头能够拍摄到的外部工地,网友们会看到“叉酱”“铲酱”(叉车、铲车)来来回回开动;在镜头之外的板房内部,建设者们更没闲着。

为了尽可能快地让医院投入使用,雷神山医院的空调安装也要与室外施工同步进行。因此,杨杰和其他同事必须守在工地,一旦病房具备安装条件,就要马上进场安装。

因为环境特殊,杨杰和同事们只能根据现场情况临时焊接,非常耗时;与此同时,板房内还没单独供电,所以工程师们装完空调做调试时,只能从一个接线板连着一个接线板地四处“借”电,“我们一个下午紧赶慢赶,累计安装了12台空调。”杨杰说。

也是没有什么时间休息的。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们要分批到食堂吃饭——说是食堂,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旷的大厅,用排起来的三孔水马隔开人流,“分开就餐,对疫情时刻保持警惕”的广播重复播放。偌大的空地上,工人们谨慎地保持着距离,蹲在地上分拨用餐。

用杨杰的话说,快点吃完就能快点回去继续干活;用联想商用大客户业务湘鄂战区总经理陆远的话说,则是“大家争分夺秒,特别希望把这件事赶紧做好”。

每一个细节都重要

武汉是联想制造的大本营之一,1月24日,联想即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决定捐献火神山医院所需所有IT设备。

第二天,陆远迅速与武汉市政府等医院筹建方联系,商定除了提供硬件支持之外,还有软件和网络的匹配。武汉当地的资源不能满足火神山医院的IT需求,经过多方沟通,联想又从周边地区调配产品。1月29日上午11时30分,520台电脑、120台平板电脑、285台打印机、450套管理软件、2台服务器、100台其他设备等全部运抵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

正常环境下,15个人安装和调试500台设备,不到24小时就可以全部完成。但24小时不停运转的工地,让许多环节都要协调等待:一般行业,一台PC配一台打印机就行了,但医用PC每台需要连接4个打印机,兼容性和速度都是挑战。

“那几天,大家都没在凌晨2点之前睡过觉,有的同事吃着方便面就睡着了。”陆远说,5天内,整个医疗的影像系统、健康系统,全部成功运行,能够满足医院所有的电脑需求,包括病历打印、医生存档和外界交流。

然而没有电,机器就运转不起来。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与别处不同,为避免交叉感染,采用的是全新风和全排系统,要求控制风机联动。在铺设电力系统的时候,总包方就发现了这个难题——市面上没有生产这种特殊要求的配电箱厂商。

“早一分钟通电,就能早一分钟开始救治病患。”中国电建湖北装备公司技术部负责人时悦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回忆,1月29日下午3时,公司突然收到火神山医院总包方紧急物资支援通知:“你们公司现在还能生产配电箱吗?要控制风机联动的!我们急需140台!急需!必须31日前到货!”

“这个采购要求比较特殊,但我们一听说是建设火神山医院,都很激动,表示一定能解决生产难题。”时悦说。

140台这个数量比较大,单纯生产时间恐怕就要48小时,时间太紧张,而且现场布线会有很大压力。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彻夜未眠,加班反复研究设计图纸,最终成功优化了配电箱体的设计,不仅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从48小时降到仅需10小时,同时也节省了后期现场安装和连接作业的时间。

1月31日下午2时,这批特殊的配电箱及时运抵火神山医院。2月1日凌晨,火神山医院亮起了灯光——那是拯救生命、带来希望的光芒。

“不是不怕,但我们得冲上去”

2月4日,中国电建湖北装备公司又一次收到了火神山医院指挥部的紧急支援通知。当天上午9:30,医院已经收治了确诊患者,再次进入现场极易被传染;同时,安装现场阴雨绵绵、泥泞不堪,生产车间员工还在休假。公司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3天时间内,先后完成两批次共计80台配电箱供应,为各类医疗设备的持续工作提供保证。

两名自愿报名参加医院IT运维的联想志愿者,不仅连续7天调试设备,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一线工程师的工作量,进而降低医院运行后人员进入疫区一线的概率和风险,更做好了随时进驻感染病区的准备,直至疫情结束。

对于杨杰和同事们来说,工作也还没结束。2月5日,他们又奔赴被临时征用为临时医院的江汉区党校支援安装。在执行“雷神山任务”的当天,杨杰就把10岁的儿子送到了父母家。

张宗魁招工的时候,很多工人害怕,不愿意去武汉,他就把在雷神山的生活拍成小视频,发到网上,让其他安装队看到已经有工人在援建了,让他们也能够下定决心来支援,“我们就是普通的工人,别的也不会干。说实话,我们不是不担心,但是国家有难,正需要我们这些专业工人,我们就得冲上去。”

2020年2月4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入冲刺决战阶段。

2020年2月4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入冲刺决战阶段。

2月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施工进入冲刺阶段。图为工人在建设中的武汉雷神山医院病房内施工。

2月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施工进入冲刺阶段。图为工人在建设中的武汉雷神山医院病房内施工。

责任编辑:左琳

“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一封特殊的情人节来信

口述|朱安华 采访整理|《中国报道》记者 何晶

朱安华所属的泰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发前,家属和同事自发前来送行。 摄影/汤德宏

朱安华所属的泰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发前,家属和同事自发前来送行。 摄影/汤德宏

“您说:‘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是党员,救助患者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我能够理解您,因为我知道,您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尽心尽责的白衣天使。”2月14日那天,我收到了17岁儿子写给我的一封信,我记得他只有小时候才给我写过。

2月14日那天,我收到了17岁儿子写给我的一封信,我记得他只有小时候才给我写过。

我叫朱安华,是江苏泰州兴化市人民医院的护士长,一名普通的护士,现在的身份稍微有一点特殊。作为泰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12名成员之一,我现在已到达对口支援的黄石市阳新县。

现在白天的工作琐碎而忙碌,14日那天晚上11点半,我刚刚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才有空来逐字逐句地读他的信,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从出发到现在这几天几乎都没有停下来过,读到信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欣慰。儿子真的长大了。

出发

我所在的兴化市人民医院在不到两个小时内组建了这支援鄂医疗队,由来自感染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的12名医护人员组成,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领队、兴化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吕锋,年龄最小的是24岁的男护士王新安。

留给我们和医院的准备时间都不多。大年初二之后我就一直在医院的发热门诊忙碌着,接连好几天没回家了。

接到通知后,我当天到半夜近12点才抽了个空回家收拾行李。在此之前,我也还没来得及跟家人说就明天要走的消息。我的先生也是晚上9点才从我同事那里得知的。

半个小时,我匆匆收拾好随身的衣物、鞋子后,抱了儿子一下,作为告别吧,叮嘱他还是那句“要好好学习,听爸爸的话”。我看出来先生和孩子心中非常不舍,他们还担心我前几天还有点感冒……但我也知道他们都全力支持我,一句打退堂鼓的话都没说。

11日早8点,我们这支12人的医疗队就已经集合在一起,做各种行前准备。出发前,医院给我们准备好了所能想到的、充足的医疗物资、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要给我们提供“最好的保障、最大的方便”。为了便于做好防护,临出发前我们都集中剪发,我把头发剪得更短了,其中一名护士还剪去了她乌黑的及腰长发。

其实这一刻对于我和我的同事们来说,是已经在思想上准备好了的。医院在2月9日发出倡议后,很多优秀的同事纷纷响应,时刻准备着服从医院安排……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和同事们都写好了“请战书”,随时等候调遣。

临行前,泰州市和兴化市的市委、市政府领导都来了,为我们举办了欢送会。泰州市市长朱立凡勉励我们,“要竭尽全力救治、护理广大新冠肺炎患者,同时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我作为代表发言时引用了林则徐的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刻,我和同事们已经带好帽子和口罩、全副武装站成一排,整装待发。

上午10点,我们医疗队出发赶赴南京,要与江苏省各地其他的300多位援鄂医护人员一道,奔赴江苏对口支援地区——湖北省黄石市。泰州市的前两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已于2月3日和9日驰援湖北。

我后来才知道,9点的时候,医院没有提前通知,我先生也没有和我提前说,就已经来到医院门口,等待送别医疗队。那个时候,院子里还有许多其他家属和同事,大家都站在一起等待给我们送行。在上车前,很多人都在合影和拥抱,我和我先生是已经结婚20年的老夫老妻了,我们在车下“拍了张合影”,上车之后,我们隔着车窗相互点了点头示意。

抵达

医疗队辗转抵达黄石下辖的阳新县时,已将近2月12日凌晨1点。从机场下来,一路有交警值岗,阳新县分管疫情防控工作的县长也一路随同。我们所有的行李箱和物资都有特警进行搬运,秩序井然。怕大家饿着,大巴车座位上还准备着牛奶,一切细节都让我们感动。

与其他共同援助阳新县的医疗力量集合之后,一起共有63人。大家士气高昂,在疫情面前绝不退缩。

刚来的前两天,医疗组在上岗前对所有人进行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培训和防护服穿脱流程考核,确保大家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

疫情形势严峻,压力也很大。但“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把工作做好,打赢这场仗,不辱使命。

牵挂

我每天接听家人的电话时,他们讲得最多的就是要我“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我也总是对家人说“不要担心”。在这里,我们的吃穿住行都有很好的保障:酒店都是按照江苏口味买菜做饭;房间全部严格进行了消杀;出行也有车辆保障。

我想正是因为我作为妈妈奋战在疫情一线,也让我的孩子对更多像我一样尽职尽责的白衣天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前两天儿子还跟我在电话里说,他现在每天在家上网课,要认真学习让我放心。

他的内心其实也还有更多想表达的情感,他让我转达给更多医护人员:“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致敬每一位与病毒拼搏、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谢谢你们给予人们的无尽阳光与希望。”

责任编辑:何晶

一位90岁治愈者家属的14天

高龄患者的治愈出院,给了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岩

“我90岁的老母亲从1月20日被确诊到2月2日接到出院通知,这短短的14天,对于我们家属来说,似乎是一辈子最为漫长的等待;最终治愈出院,我们又是何其幸运。”

2月10日,即便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66岁的老樊对《中国报道》记者说起,心中依然难掩激动。作为一位普通的武汉市民、一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家属,他的内心经历了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担忧、痛苦和煎熬。

目前全国的治愈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1岁。高龄患者的治愈出院,给了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确诊

当时还有不到10天就是鼠年了,整个武汉城都沉浸在一片喜迎春节的欢乐氛围之中。老樊也和其他市民一样,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着准备。此时的他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座城市之后将会发生什么。

眼下只有一件事情让他有些忧心,那就是几天前开始,他90岁的老母亲感觉身体不太舒服,还开始厌食。母亲年事已高,本来又有心血管疾病,老樊不敢耽搁,赶忙把人送到了武汉161医院(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在心内科办理了住院手续,“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月17日。”

当天,他记得医生说是给他母亲打了一支扩管剂。“那天她除了食欲不振,还感觉口苦口渴,想要喝水,但是并没有发烧和咳嗽这些症状。”他回忆说。

1月18日入院第二天,老人的精神状态有所恢复,老樊还挺高兴。但是医院在做CT检查时发现,老樊的母亲肺部有炎症感染的迹象。1月19日,老人被转入医院的感染科。

“1月20日那天,161医院的医生在走廊里单独叫我过去说话,说要把我母亲转院到金银潭医院。”老樊说,“当时我就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老樊的担心很快成了现实。“医生跟我说,我母亲确诊了,得的就是那种肺炎。我一下子就有些蒙了。”当时,新冠肺炎在武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病蔓延趋势,而且各种流传的说法很多,“本来起初我也没有特别在意,但那时听到医生这么一说,我突然特别担心起来。我感觉,这个病怕是比想象的要厉害。”

从医院回家后,老樊把浑身上下全都换下扔掉了,包括身上那件还没穿几天的新衣服,然后彻底洗了个澡。“除了手机和钱包,一件都没剩,那个时候不管多贵多好的衣服我也都不在乎了。”

忐忑

“我的老母亲性格比较安静,不善言语,没文化,又不识字,更不会用手机。而且这人一下子转过去了,什么东西都没来得及带。这么大岁数的人身边也没个家人,这可怎么行呢?”母亲转院后,老樊心急如焚。一想到母亲此刻正在陌生的病房里孤身一人,又感染的是新冠肺炎,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出了门,直奔金银潭医院。

在门诊大厅里,他逢人就问,几经辗转,甚至都打了金银潭医院的投诉电话,才终于得知母亲住院病房的具体信息:南楼,16床。“当时大门口的保安还安慰我说,南楼收治的都是轻症,我母亲应该病得不算重。”

1月22日送过一次病人的换洗衣物和日常用品,以及医保结算卡之后,老樊没想到的是,医院方面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信息了。他和母亲见不到面,甚至连声音都听不到,“真的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在随后的等待和自我隔离期间,他多次尝试拨打过医院曾经和他联系过的电话号码,但是只接通过唯一的一次,感觉对方也很匆忙,除了安慰他不要太着急,没能说上几句也就挂断了电话。“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都很忙,所以没空来接听,这个我也理解。”老樊说。

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那14天是他有生以来所经历过的最漫长的等待。“我每天既期待电话响,又害怕电话响,你能理解吧?”

同时,一切情况急转直下。武汉在1月25日下发了城区交通管制的通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次疫情来势汹汹。很快,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过节,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担忧。“那时候真的是,一夜间全武汉大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老樊说。

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让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第一次了解到,感染人数之多、蔓延速度之快。武汉的医护人员彻夜奋战,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前来支援,一场抗“疫”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出院

2月2日下午5点多钟,老樊的电话突然响了。“我当时手指有些颤抖,赶紧接听。”

电话中,是一个让他欣喜的消息。

“医院说我母亲已经可以出院了,让我第二天去接她。”

放下电话,老樊心中百感交集,他待在原地好半天才缓过神来,感觉连日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好似一扫而空。

2月3日,老樊和儿子借了一辆车,比约定的时间提早很多就来到了金银潭医院门口。他前去咨询事项时,往外一看,就发现他的母亲正坐在外面的院子里,一名护士在一旁照料她。“那天早上的天气有点阴,但是到了中午太阳出来了。阳光那时候正照在我的母亲和那名护士的脸上。”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一刻我只是想要感谢医院,感谢党和国家。”说到这里的时候老樊很是激动,“我知道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的医护人员是付出最大、最辛苦的。要不是他们的努力治疗和悉心照顾,我的母亲不会这么快出院。”

老樊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母亲出院后的状况良好,除了依然需要在家隔离之外,没有什么其他不良反应和不舒服的感觉,“出院的时候医院也没有给带药。”

“做好预防真的很重要,后期护理的时候也要注意。你看现在我母亲在家单独一个屋子休息,日常的护理都是我一个人来,避免其他人再接触,每次我都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如果家中有新冠肺炎痊愈的病人,更要做好消毒和主动隔离。患者在生病期间的衣物用品,一定要打包丢弃。”老樊说。

老樊最后总结了三点感触:“第一,如果得了病也不要害怕,要有信心、有希望;第二,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加强预防这方面的意识;第三,要相信医院,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他们是最专业的人,他们都在拼命地工作要战胜这次疫情。从病人家属的角度,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心态放平和,积极配合治疗。”

2月22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来自江苏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忙碌。

2月22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来自江苏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忙碌。

责任编辑:张岩

守望相助

“我们每一次发声若再早一秒,得以挽救的患者就可能再多一位。”

他们连夜翻译了报WHO的重要病例样本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岩

大年初一下午4点多,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曲强副教授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来电。

这个电话来自世卫组织驻华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几经辗转才找到曲强,而且所说内容重大且急迫:要用最快速度把国内一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病例以及一些重要疫情资料,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上报给世卫组织。“要快!一定要快!译文质量一定要高!”

“好的!我马上组织翻译团队!”面对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委托,能够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曲强义不容辞。

作为一名有多年高翻教学经验的教师,曲强本人也是一名资深高翻,是国务院扶贫办特聘外语专家,曾多次在奥运会、世博会、中非论坛等国际、国家大型会议活动中承担重要翻译工作。

然而,面对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时间紧、任务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性极强。医学翻译是翻译行业当中极难的领域,眼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涌,相关的医学记载几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每个术语的翻译准确与否,都可能攸关性命。

曲强思索片刻,几个人选已在他脑海中浮现。

只有18小时!

傍晚5点多,来自北外高翻学院的研一学生木尼热·阿不力米提觉得有些胃痛不太舒服,正打算早些休息。这时,手机响了,来电的是她的大学老师曲强。

“曲老师语气很紧迫,说需要紧急组织一个团队,翻译一批各地有关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手中文病例和疫情报告,提交世卫组织和国际医疗专家使用,让他们及时客观地了解中国疫情的真实情况。”木尼热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木尼热告诉记者,从曲强老师那里接到任务的时间算起到交稿,一共只有18个小时。“也就是说,留给译员们就只有一晚的时间可供完成翻译稿。”

木尼热是在同届的同学中唯一一个拥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说实话,作为曾经的医科毕业生,弃医从翻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尤其是眼下看到全国这么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患,我也曾想过,如果我要是继续从医,现在说不定就能到一线参与救治了。”木尼热说。但没有想到的是,她5年的医学专业知识,如今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新的方式来为抗击这次疫情做出贡献。

很快,一个小微信群建立起来,成员除曲强和木尼热,还有木尼热的学姐、如今辉瑞制药公司翻译蔡琬滢,以及北京大学医学翻译专业学生刘润青。

要速度更要质量

除了时间紧迫,人手不足是摆在翻译团队面前的第二道难关。

“这次我们要提交给世卫组织的翻译资料,主要涉及湖北、天津、江西等地几十份有代表性的病例材料,有上万字。”曲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由于医学翻译领域的专业特殊性,平时中国绝大多数医学材料的翻译,都是由懂外语的医生来完成的,纯粹由译员来主导完成的非常少见。

“但是眼下疫情在全国蔓延期间,全国的医护工作者几乎都战斗在防疫抗疫第一线,又是在大年初一,一下子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医学译员来完成如此紧急的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因此临危受命。”曲强说,4个人的团队,人手是非常紧张的。

资料严重缺乏,是团队面临的第三大挑战。

“我们手中占有的资料主要一方面来源于研究领域接近的学术论文,另一方面主要就是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医学翻译专业的字典。”曲强说,“由于在此之前有2003年曾经暴发过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的先例,因此能找到大量关于SARS的英文病例研究材料和资料记载,这都为我们翻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但即便如此,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还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专业的英文资料,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充分利用各自复合专业知识,一边翻译一边查证,同时对于疑点、难点在线上及时讨论,统一术语和用法表达,发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力保每句翻译的遣词造句严谨准确,不会产生异议。”木尼热说。就是通过这种集体合作的方式,团队一点一点完成了从查证、翻译、审校到定稿的翻译全过程。

大年初一这一夜,在4位组员的默契配合、熬夜奋战下,每个人都精神高度紧绷地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半,终于完成了翻译的终稿,“如期在18个小时内提交了译文。”

并肩战“疫”

“眼下疫情在国内外迅速蔓延,我知道,我们每一次发声若再早一秒,得以挽救的患者就可能再多一位;每一份报告的质量若再高一点,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疫情的把握就可能更准确一分。”蔡琬滢本身就在医药企业工作,她太了解时间对于抢救生命意味着什么,“我们这点付出根本不算辛苦,如果还有类似的工作,我还会参与!其实最辛苦的,还是那些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虽然是临危受命,但是此次曲强带领的团队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了翻译团队的组建,并以高效准确的译文质量,受到世卫组织驻华办公室的高度赞扬,为国内外专家及时客观掌握疫情进展做出了一份贡献。“我们后续会把涉及到此次新冠肺炎医学词汇用语的标准翻译和相关资料提供给相关卫生组织、医学院校与研究机构,助力更多国际医学治疗研究合作的开展。”曲强说。

《中国报道》记者还了解到,抗击疫情期间,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应急保障组曾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发布招募翻译志愿者服务的通知,协助翻译各级政府海外采购需求,以及海外大量捐赠物资标准比对和产品甄别,从而实现对物资的精准有效利用,保障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的防疫安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两天时间,就有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各类外事机构、翻译公司、协会的工作人员和民间团体报名参加。“每次一发布消息,报名微信群都是爆满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通过各种方式咨询,希望能尽力。”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应急保障组已经组建了由英语、日语、韩语、俄语、德语、法语、越南语、意大利语等十几个语种300余人的翻译志愿者工作团队,为武汉抗击疫情的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关于采购或捐赠防疫医用耗材有关事项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这条战线上,共同并肩战“疫”的工作仍在继续。

2月15日,在德国慕尼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

2月15日,在德国慕尼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

责任编辑:张岩

“这时候,我就想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地方尽快渡过难关。”

哪里物资告急,他们就往哪里飞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2月10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一架黑白涂装的贝尔429直升机缓缓降落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之江院区,螺旋桨慢慢停止转动,机上满载的1000件防护服以及其他医疗物资随即被卸下,直送浙大第一医院、萧山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萧山医院的隔离病房。这1000件防护服是海外华人定向捐赠的,在上海完成了清关手续后通过直升机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浙江。

“我有直升机,免费运输”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第一次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承担这些抗疫物资运送任务的直升机驾驶员曹新田,有着超过10年的民用直升机驾驶经验。他既是执行抗疫物资运输任务的驾驶员,也是民用直升机志愿抗疫行动发起人之一。

1月23日,武汉交通管制之后,当时物资紧缺的医院求助信息铺天盖地,一直关注疫情动向、正在上海过春节的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创始人曹新田再也坐不住了。

相比陆路运输,“小快灵”的直升机不受交通管制、道路事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避免了沿途防疫检疫的耽搁,有一块足够大的草坪和平台就可以完成点对点的精确飞行任务,在目前前方医院物资告急的情况下能发挥很大作用。

曹新田果断地在社交媒体中群发了这条信息:“我有直升机,谁有物资,免费运输。”随后,他紧急联系在家休假的公司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待命,把家人安顿好以后自己就冲上了前线。

2月3日,上海胸科医院有一批重症治疗试剂需要尽快送到在武汉的上海援鄂医疗队手中,而且必须在48小时以内全程冷链运达才能保证药效,陆运很可能来不及。曹新田了解到这一消息后,立即驾驶直升机接上试剂以及20箱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护目镜、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等抗击疫情急需的医疗物资当夜起飞。2月4日上午9点半,他驾机降落在武汉新华路体育场,机上的物资第一时间被送往上海医疗队和武汉协和医院等急需物资的定点医院。

“自从开辟了抗‘疫’航线后,从最早的上海飞武汉,到现在,飞物资更为紧张的黄冈、襄阳,后面还要飞孝感、温州等地。”曹新田说。打开他这几天的日程表:2月9日,曹新田在上海和黄冈之间飞了个来回;10日,飞到杭州运送物资之后,返回上海浦东机场再接一批物资,随后途经合肥加油,然后飞往湖北襄阳运送物资;11日,上海下雨,筹备物资随时待命……

曹新田介绍说,民用直升机荷载有限,为了能装下更多的物资,直升机上除了机组人员的座位保留,其他所有座位全部拆除,最大可能为抗疫物资留出空间。但即使这样,贝尔429直升机每次也只能运送一吨左右的物资,防护物资一般都是“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这些前方告急的医疗防护用具等以及一些需要冷链运输的关键物资。

直升机成本高昂,每次运送物资的基本费用都在数万元以上,但曹新田说,“在这种关键时刻,我并没有考虑太多。”目前都是公司和投资方在承担相应的花销,当然也希望有实力的志愿者能够加入进来,共同为抗“疫”尽一份力量。

“我又能为国效力了”

2月5日下午3时许,满载着2000件医用防护服和10500只医用口罩等30箱医疗物资的一架直升机降落在湖北省黄冈市外国语学校操场,担任当天运输任务的是巨人集团的新型中型双发直升机,这种直升机运量是普通小型民用直升机的两倍,航速也更快一些,这批多方筹措的物资随即被紧急送往各定点医院以解燃眉之急。这也是第一次通过直升机往黄冈运送抗疫物资。

“我终于又能为国效力了。”承担这次飞行任务的直升机驾驶员是徐建军,从空军退役到民营机构工作后就一直盼望着能有再次为国效力的机会,如今终于如愿以偿。

数日来,每当从高空俯瞰武汉以及湖北其他一些地市,看到原本繁华的城市变得萧条冷落,徐建军就格外难受,“这时候,我就想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地方尽快渡过难关。”

由于每次拉的物资太多,而直升机荷载有限,所以一次不能加太多油,飞往湖北中途就得在合肥中转补充航油,有时徐建军只能利用这个空当在直升机旁边胡乱塞几口解决吃饭问题。

“为了家人安全和方便工作,最近我们都不能回家,都是临时找地方住宿。”徐建军说,前往疫情严重地区的直升机每天都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驾驶员本身也全程戴口罩和护目镜,穿着防护服,个人防护没有问题。“但随着任务越来越繁忙,我们自己的防护服都快不够用了。”

“安全工作不能马虎”

《中国报道》记者了解到,随着直升机抗疫队伍的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已经超过10家直升机通航企业加入了义务抗疫物资运输服务队伍,目前有300多架直升机在抗疫前线工作。随着运送的任务越来越繁忙,这些志愿者自身的安全也很重要。

参与直升机志愿运送抗“疫”物资行动的西北新干线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王京告诉记者,他们的驾驶员和后勤团队在承担平时的工作之外,也曾多次参与江浙沪等地的医疗救援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一位机长背后都有20多名机组和地勤人员进行保障服务,同时也严格按照空管的指令安排每一次行动。

“我们第一次飞行任务原计划在1月31日晚上在杭州萧山机场执行,当时航线申请已经批复,但因为当时武汉天气不好,我们起飞后又在空管的要求下返航,物资临时改为陆运。”曹新田说,“安全问题我们很认真,我们现在最紧缺的就是机长。”目前他们公司加他自己在内只有3名机长,以往平时单次航程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最多3个小时就换驾驶员,现在平均每人每天要飞8个小时,长期疲劳作战无法持续,希望有更多的能胜任的志愿机长加入进来。

“后面的任务还会很繁重,大家都必须小心谨慎,确保每一次行动都能安全圆满完成,疫情不息,战‘疫’不止!”曹新田说。

2月4日,直升机降落武汉新华路体育场后搬卸医疗物资现场。

2月4日,直升机降落武汉新华路体育场后搬卸医疗物资现场。

责任编辑:王哲

“相信中国人民一定可以打赢这场仗!”

跨越山海的万里支援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岩

2月18日,一架载有7吨重、35000件高等级医用专业防护服的国际航班,跨越1.7万公里,从巴西圣保罗起飞,途经马德里,最终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徐徐落地,随后这批医疗物资将第一时间转发武汉。

这批物资是三峡集团直接捐赠湖北抗疫一线的最大一单抗疫物资,由集团驻外机构中国三峡(巴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巴西公司”)从当地购置。

“疫情当前,刻不容缓!要尽快把从国外购买的医疗物资运送回国!”

从巴西到中国:万里运送3.5万件高等级防护服

“我们在巴西每天都很关心国内疫情的发展情况,集团还未要求我们购买物资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调查和了解。”三峡巴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建强说。

“在保证公司日常业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巴西公司的中方员工挤出大量私人时间,没日没夜地在外面跑,打电话、准备材料……国内的同事们也时刻保持在线,负责相关的沟通和联系工作。我们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早点把物资送回国发挥作用。”三峡巴西公司中方员工李祖剑介绍道。

乐于助人向来是巴西人的一个特点,这次也不例外。此次医疗物资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国内,也离不开三峡巴西公司巴方员工的大力支持。“我曾经去过中国,踏上过湖北的土地,感受过那里的秀丽风景,获得了真挚的友情。现在看到我的朋友们正在遭受疫情,我非常着急。同时我也在想如何才能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疫情而尽一份力。”三峡巴西公司副总经理若泽·雷纳托说。

据雷纳托介绍,由于三峡巴西公司是一家发电企业,日常业务不涉及进出口工作,没有出口货物的资质,因此物资出口运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为此,公司迅速组织了一个跨部门的团队,包括供应链部、总部事务部、法律部等部门,通过中巴同事紧密合作,高效沟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后圆满完成任务。

赵建强说,最近在公司常听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make everyone on the same page”(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齐心合力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疫情发生以来,巴西政府一直表达对中国抗击疫情工作的支持,并表示不会对中方采取限制性措施,将继续向中国敞开大门,向中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愿同中方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和挑战。

2019年是中巴建交45周年,当时中巴两国政府举办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庆祝活动,展现了众多中巴合作成果。雷纳托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更能够切身感受到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紧密的联系。“巴西人对疾病的担忧是正常的,比疫情更可怕的是谣言。”雷纳托说。因此,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如领英账号等)也转发了一些澄清谣言的帖子,帮助身边的朋友和更多的巴西人了解实情,避免恐慌。

“中国建立了全面而严格的防控体系,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来遏制疫情扩散,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这证明了中国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正确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虽然遭受过很多苦难,但中国人民最终都能克服和战胜。我相信中国人民也一定可以打赢这场仗!”雷纳托说。

从葡萄牙到中国:两国能源巨头接力运送战疫物资

2月14日,一架从葡萄牙波尔图起飞的航班,飞越超过1万公里,途经中转后最终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随着这架飞机一起抵达中国的还有4吨重、20多万件的医疗物资。

这批包括了4.5万个医用口罩、420件医用防护服、1.5万件手术服、4万个医用帽以及10万双医用鞋套在内医疗物资,是葡萄牙最大的能源企业——葡萄牙电力公司(简称“葡电”)在欧洲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在葡萄牙本国、西班牙和巴西等地“海淘”筹集的。

在广州清关后,这批物资直接发往武汉,定向捐赠给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助力白衣天使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

疫情阻隔距离,但阻挡不了援助中国抗疫的国际友人们的爱心和情谊。

中国春节前,身在葡萄牙的葡电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梅西亚在得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后,就一直牵挂着疫情的发展,在与三峡集团交流沟通后,他随即召开了高层会议,决定为中国开展捐赠。

“2月初,葡萄牙市面上的口罩已经断货了,欧洲其他国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梅西亚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为尽可能多地采购医疗物资,他联系了20多家供应商,动用全球资源进行采购。

从1月底到2月7日这一周左右的时间里,经过几个国家采购团队的共同努力,葡电一共购入了20多万件医疗物资,这对于一家专业的能源企业来说,实属不易。

这批物资2月20日运抵广州。物资运输保障、定向捐赠等工作,均由葡电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也是葡电单一最大股东——三峡集团负责。

梅西亚介绍,这次捐赠的背后,也是葡电和三峡集团的一份深情厚谊。

“三峡集团是葡电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一直保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得知疫情消息后,我们每天都很关心三峡的朋友们,关心中国的人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梅西亚说,“后来,来自中国方面的信息告诉我们前方最紧缺的是医疗物资,购买医疗物资也是最难的,所以我们才决定捐赠医疗物资。”

对于中国抗击疫情前景,他显得很乐观。他说,中国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他们做事很高效,一切困难都会过去。”

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国际副总经理吴胜亮也进一步表示,三峡与葡电合作已经8年了,彼此相知相惜。“三峡国际的海外业务大部分都是以本地化经营为主,疫情并未对项目推进产生影响”吴胜亮说,“我们坚信中国经济的韧劲,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疫情过后,中国会更加美好。”

1月31日,由南航北方分公司CZ628航班搭载的日本川崎市向沈阳市捐赠的8万只医用口罩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1月31日,由南航北方分公司CZ628航班搭载的日本川崎市向沈阳市捐赠的8万只医用口罩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责任编辑:张岩

“偏见会让人们彼此成为陌生人,我们和其他人一样,都值得被尊重。”

源起佛罗伦萨:“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

文|《中国报道》记者 左琳

2月2日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头攒动。一块写着意、中、英三语的白板被Massimiliano Martigli Jiang(姜啸)立在身边,他摘下黑色围巾蒙住眼睛,戴上口罩,安静地站在路边。

人群开始向这位长着亚裔面孔的男青年靠拢,读着白板上用三国语言写出的文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不要对我有歧视”。有的人走开了,有的人掏出手机拍照,还有人主动走上前去为他摘下围巾、口罩,再给他一个拥抱。

镜头记录了这一切。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多国出现了确诊病例,世界各地也有了对华人偏见的声音。该视频被意大利中意青年联合会于2月4日中午发布之后,迅速火了起来,它让更多人看到,世界还有另一种回应。

“没想到视频会这么轰动”

Massimiliano和同为活动发起者的Francesco Xia(夏宏望)都是意大利中意青年联合会的成员。这段小视频的轰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惊喜。

2月2日这天,两人从中午12:00一直转到18:00,换了五六个地方,挑的都是人流较为密集的场所。但当Massimiliano蒙住眼睛、站上街头时,说不紧张是假的。“当时我什么都看不见,不知道会发生什么。”Massimiliano在接受《欧洲时报》采访时说。

等待也让时间变得捉摸不定。夏宏望向《欧洲时报》记者回忆,有时候,Massimiliano在一个地方刚站几分钟,就会有人上前拥抱他;有时候就要等上半个小时。随着拥抱人数的增多,Massimiliano和夏宏望的勇气和感动也跟着翻倍,“每看到有人主动上前拥抱一次,我们就会重新感动一次。”夏宏望说。

据Massimiliano统计,当天大约有三四十人给了拥抱,这一数字完全超出了预期,“毕竟最近真的有太多人说‘中国人有病毒’。”

视频被上传后,许多国内外网友都转发并且评论“温暖”“感动”“Bravo(太棒了)”“Grande Massimiliano(伟大的Massimiliano)”。Massimiliano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写道:“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源于一些小想法,每天都会打动我们……这个视频是我之前失眠的原因之一,等待拍摄、拍摄过程中以及拍摄之后的所有时刻,都曾令我焦虑。但是现在,我要多谢各位厚爱,你们的夸奖让我非常感动!”

“我们没想到这个视频会这么轰动。”2月6日,《中国报道》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意大利中意青年联合会会长郑再生,他告诉记者,这一段时间他们在忙着给国内筹集口罩等物资,这个活动主要是夏宏望和Massimiliano在策划,“2月1日那天,他们把写了好几稿的主题给我看,我说挺好,然后就赶紧拍摄、制作、发布了。”

“不要像对待病毒一样对待我们”

Massimiliano出生在中国温州,7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意大利。他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时表示,尽管他已经在这片土地生活了20多年,但仍有一些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会因为他的中国血统,就带着轻蔑的口吻称他为中国人。

1月31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二天,意大利政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拨款500万欧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暂停与中国的航班往来。

尽管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意大利政府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民众无需恐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曾表示,应警惕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带来的歧视和侵犯人权现象,并敦促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在当前这一艰难时刻坚定支持中国和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但在海外,仍有歧视和言语侮辱华人的情况出现。

“以前我就经常要遭到那些种族主义者的侮辱,因此可以预料,新冠病毒事件更会放大他们对华人的恶意,如果不做些什么,情况会越来越糟。”Massimiliano对《意大利晚邮报》记者说。

他和夏宏望策划、拍摄视频,正是出于这一想法。“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明白,病毒不应阻隔人类之间的情感。”Massimiliano说,偏见会让人们彼此成为陌生人,这比战争更有杀伤力,“我们不是‘陌生人’,我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每天生活在意大利、为争取和平与幸福而奋斗的人类,都值得被尊重。”

夏宏望也表示,希望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都不要再害怕、歧视华人,很多华人和本土人是一样的——在这里读书、长大、交友,“我们并不是病毒,不要像对待病毒一样对待我们。”

同呼吸,共命运

就在Massimiliano与夏宏望拍摄视频的前一天,当地时间2月1日,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在推特上发起了“拥抱一个中国人(#AbbracciaUnCinese)”的话题活动,并在该条推文附带的视频中说:“我们遵循卫生当局的指示,谨慎行事,但绝不搞心理恐怖主义。有人借此机会散播仇恨和排外情绪,但在这场共同的战役中,我们和华人社区是在一起的。”

他身边的一名男性华人问道:“不害怕吗市长?”在纳德拉转过头去说出“不害怕”后,两人互相给出了拥抱。

在纳德拉打出的标签下,许许多多的海外人士都上传了他们与华人合影的照片;意大利的米兰街头,一名中国女孩举起“请拥抱我,我是中国人,但我不是病毒”的牌子,等待着素不相识的人给出的拥抱;在意大利之外的法国,亚裔人士不满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遭到的歧视,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我不是病毒(#JeNeSuisPasUnVirus)”的话题;一群生活在西班牙的华侨华人也发起了“#我不是病毒(#NoSoyVirus)”的活动,反击疫情暴发后西班牙社会对华人华侨产生的种族主义偏见。

海外侨胞、侨团的“正名”行为让人们意识到,共同的敌人是病毒,抗击疫情也不只是中国自己的事。

为全力支援祖(籍)国疫情防控,中国驻佛罗伦萨总领馆领区内的华人华侨捐资捐物;为尽快将物资发往中国,他们往往到凌晨才结束物资清点工作。

据中国驻佛罗伦萨总领馆消息,中意断航后,领区侨界群策群力,设法寻求可行替代方案,并在总领馆的大力协助下,积极联系国内外航空公司,确保捐赠物资顺利运抵国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6日,领区侨界共募集各类口罩80万个、防护服6000件、医用手套等其他医用物资5万件,总价值25万欧元,另捐款20余万欧元。

一名过路人拥抱Massimiliano,对他的努力做出了暖心回应。

一名过路人拥抱Massimiliano,对他的努力做出了暖心回应。

(感谢方曼青、华秋秀、张修中等对本文的帮助)

责任编辑:左琳

“只有通过事实,才有可能消除误导和偏见,我要加入这场战斗。”

我为什么回到疫情下的中国?

文|拉斐尔 翻译|赵文琪

2009年,全球都因一种叫“猪流感”的新型流感病毒而恐慌。当时我一部分时间住在坎皮纳斯的家中,一部分时间住在我女友所在的圣保罗。我记得当时在圣保罗地铁上有人戴着口罩,在巴西也开始流行用70%的酒精消毒,人们习惯随身带一小瓶给手消毒。我女友有一次在地铁里咳嗽,让别人都很害怕。

过了一段时间,我搭车回老家,司机恰好是我母校学医的毕业生,他告诉我当年第一批“猪流感”患者就是被送到了他当时所在的医院。那个学生告诉我,当第一批病患入院时,他们被隔离在单独的地方,在入口安排了门卫,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一开始只允许高级专家探视病人,进去时还必须穿着特殊防护服。但几周以后,这种新流感表现得并没有比其他流感更危险,新流感的患者跟其他患者一样接受治疗,甚至医学院的学生也开始参与治疗。

最初,人们非常担心H1N1,因为它刚刚出现,不清楚到底有多危险。而今年的新冠病毒在刚出现时也是如此: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未知,医生不知道如何治疗,缺乏在人群中传播的确切数据,等等。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措施来防止传染。现在,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了如何治愈这种疾病并防止其传播,康复的人数也在逐日增加,而新感染的人数逐步减少。同时,中国人的生活也在逐渐回归正轨。

病毒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法被彻底清除,所以我不害怕回中国:新冠病毒也许会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不同之处在于,得益于中国的经验,其他国家可以有效应对它。我的一位哥伦比亚朋友就从医生那里听到了这一看法。在巴西,我每天都关注着中国疫情发展的统计数据和信息,并确信:疫情将会比较快地得到控制(在湖北需要更多时间);在有2400万居住人口的北京,只有几人死于这种疾病,对比下来还有其他致死率更高的疾病;绝大多数报告的病例都在湖北省,我认为在北京没理由过于担心。

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发挥作用。因为在国外,由于对新冠病毒的误解,产生了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歧视。回到巴西的时候,因为我从中国回来,同全球很多华人一样,我也因为与我毫无关系的疾病遭到歧视。这种歧视甚至波及孩子,我愤愤不平;母亲因谣言而落泪,令我十分心疼。在21世纪,人类竟会如此幼稚,如此缺乏理智,令人叹息。然而这也激励我回到中国,投入工作,告诉全球的读者疫情的真实情况,让害人的谣言停止传播。

我读到有关中国各地饥饿和尸横遍野的假新闻,有关这次疫情的夸张消息,以及许多对中国人并不存在的饮食习惯的偏见。当然,关于这种病毒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也不缺乏阴谋论。只有通过事实,才有可能消除误导和偏见,我要加入这场战斗。

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能看到冬天过后绿色重归大地——花朵和叶子从裸露的树枝上萌芽,植物从土壤下面冒出来,景色也逐渐美起来,这场景真是太棒了。现在我看到,车辆逐渐重新出现在大街上,孩子们回到操场玩耍,城市越来越热闹,一些公园又开门了。北京在春天重生。

作者为中国报道杂志社巴西籍员工

责任编辑:徐豪

“中国不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是这里俨然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祈祷中国能够尽快渡过难关。”

困难时期,我与中国朋友们在一起!

文|Si Thu 翻译|王海

当我在2019年底第一次听说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时,我认为它离我很远——以前我们也常在国际媒体上看到大大小小关于甲流、禽流感等的报道。那时候这个陌生的疾病并没有引起大面积的恐慌,人们也并没有特别高度关注。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都没有想到疫情会发展得如此迅速,超乎预期。

在中国的农历春节前,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醒公众提高警惕,并开始加大对这次疫情的报道力度。在公共场所,能感受到人们开始讨论起这次的疫情传播和防治情况。这是我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第3年,本应该结束7天假期后在1月31日返回工作岗位,然而这一时间被延后了。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保护职工安全,我们单位领导决定采取灵活的在家远程办公的模式。

一开始,当我看到大街小巷上人们无一不佩戴口罩,看到乘坐公共交通的人锐减,我感到一丝隐约的担忧。开始几天,我家附近的超市和食品商店出现了短暂脱销的现象。为了以防存粮不足,我还特意购买了一些鸡蛋、大米等生活必需品。不过很快,我的顾虑打消了,附近的商店和超市的货物供应迅速恢复,日常用品齐全,几乎能买到我想要的一切——确实如释重负啊!

我观察到,周边的一些饭店餐馆仍然在有序营业,而且,即便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周围的商贩没有人哄抬物价。我还听说北京市政府严惩了一些高价销售口罩的店铺。

在我居住的小区,现如今出入都需要经过唯一的大门,实现了封闭式管理,一些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在小区门口设立了体温检测站,小区里的每一个住户都得到了一些必要的安全防疫知识宣传;非本小区的居民暂时不得入内。过去,外卖、快递员可以送货上门,如今只能自己前去小区大门口取货。现在,我一般都会步行前往周边的商场、超市采购日常物资,每次进入小区都会被测体温,我感觉这种下放到社区的防疫管理模式给人很大的安全感。

我的单位也给了我们外籍员工很大支持,有专人每天沟通我们的身体情况,还建立了临时微信群用以沟通信息,我所在部门的同事们也经常给我转发一些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了解最新情况。这些都让我感受到莫大的关怀。

其实北京还是一切井然有序:地铁公交增设体温检测,商场超市正常开放,生活必需品并不短缺。唯一明显的变化就是,熙熙攘攘的北京变得空了许多,街上的行人不多了。人们为了防止交叉传染,都尽可能居家隔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集会。

同时,我还能看到,很多的中国明星、社会各界人士、海外华人华侨踊跃驰援武汉,捐款捐物。各种为武汉加油打气的视频在社交媒体涌动。尽管拥有超过千万人口的武汉是这一次疫情暴发的中心,但并不是所有武汉人都感染了病毒;尽管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被隔离起来,但是每一个人,包括我,都在为这座城市祈福。

日前,中国总理李克强前去武汉,亲自视察那里的情况——我相信武汉人民一定也备受鼓舞吧。

中国虽然不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是这里俨然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祈祷中国能够尽快渡过难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作者为中国报道杂志社缅甸籍员工

责任编辑:徐豪

经济防线

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基本面

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影响不可低估,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场艰难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我国经济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在当前经济承压下行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影响不可低估,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必须充满信心。实际上,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70多年来,一路上就一直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但我们还是胜利前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疫情是一个短期冲击,它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从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韧劲十足——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仍然很“稳”:增长稳,6.1%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至5.3%之间;收入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物价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

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巩固。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

张立群表示,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因素包括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潜力等,“我们要积极把这些因素动员起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鼓足干劲,勤奋努力,一定会让中国经济尽快复苏,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是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此次疫情会带来一些意义深远的调整。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触网上网进程,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融合加速,加快产城融合和智能化改造。疫情还催生了一些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此外,无论是从员工健康安全考虑还是产业链安全管理需要,各行各业都会加大安全防护管理投资,更加人性化进行流程设计,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

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

“经济复苏情况取决于这个疫情的周期,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影响越大,如果疫情很快结束的话,那么服务业、制造业,企业的复工复产,那就会很快恢复。疫情是对经济影响的主要变量。”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现阶段,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是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做好疫情防控,是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如果不尽快复工复产,也会给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要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力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这个是最重要的。”刘志彪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也表示,当前要紧的是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做好有序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致使一些企业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正常的供应链和分工体系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将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制造业来说,可以在后面的一段时间中赶工,把‘亏空’补上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服务业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就追不上来了,这个影响会比较大。”刘志彪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加入全球价值链,一方面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刘志彪认为,要充分考虑疫情对于中国产业链的影响。中国如果受疫情影响的时间周期长,一方面,这会影响整个全球价值链上跨国公司的供应;另外一方面,跨国企业可能会把订单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建新的供应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持续时间就会比较长。

百度地图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范围复工指数已达57.42%,全国37个主要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复工指数超50%,其中西宁、大连、长春、沈阳、拉萨、青岛复工指数较高,均在60%以上。整体来看,当前全国整体复工指数呈逐渐增长的态势。

国家发改委3月4日的数据显示,目前各省份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79%。其中,南方地区重点项目复工率已达到93%。京沈高铁、商丘至杭州高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引江济淮工程、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正抓紧施工建设。

但刘志彪观察,很多地方复工恢复得非常快,但是“复工”和“复产”还有差距,生产能力没有能够完全用上。“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工人没有完全到位,来上班的也没有完全发挥状态;第二个原因就是劳动效率有一定的下降,这与订单有关系,因为需求跟不上来,如果生产的多,只能放到仓库里。”刘志彪向《中国报道》记者强调,根据长三角的经验,最好是以产业链为中心来进行协同复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

“从短期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1月、2月看,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影响。在1—2月份经济总量大概占一季度的60%左右,所以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影响不可低估。所以要尽快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两个方面协调好。”张立群说。

提振投资,精准刺激需求

疫情对市场供需关系也造成了异常冲击。有观点认为,应该推出新一轮大规模需求刺激政策来稳定经济。

“刺激需求的总体方向是对的。需求如果不足的话,那么再复工复产也没有办法,企业反而会亏损严重。”刘志彪对《中国报道》记者解释,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消除,有些需求无法进行消费,有一些订单在这个窗口期可能会消失,还有就是现在产业链上相互不协调某些企业没有开工。现在总体上,国家采取的一些办法就是进行大项目建设,用新基建来刺激需求,这是比较重要的办法。

但刘志彪同时提醒,国家从这个宏观层面进行新基建刺激需求,是增加新增长的基础条件,但是注意,如果地方债务比较重的话,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通胀。此外,进行比较大的货币投放之后,也可能刺激不够精准。

“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抓手还是要提振投资。因为消费是居民的自主行为,它主要取决于就业和收入的情况,因而要使就业形势好转,就需要企业的生产形势好转,这就需要必要的市场订单来拉动。从扩大内需这个角度来看,投资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张立群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张立群认为,应该大力提振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创造条件促进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做好相关的政策预案。“对于大规模的基础投资,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发行长期建设债,期限可以30年或者更长时间,打长远的基础,带动当前的投资需求,这可以是一个选择方案。”

疫情过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尽快解决经济下行压力,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实际上,需求不足的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速的一个主要原因。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之后,面对的突出问题可能就是需求不足、缺少订单等等,产能过剩的矛盾会比较快地突显出来。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疫情过后我们要推动经济尽快进入回升向好的态势,最重要的还是要着力扩大内需。”张立群说。

“除了国家宏观层面的适度宽松政策之外,还有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协调适当的银行政策,比如对企业的援助能不能精准一些?现在这个银行贷款利率都有降低,但是企业还是有很大的负担,很多企业可能会因为负担不起而倒闭,那么产业链就断掉了,所以这种情况下需求就消失了。”刘志彪表示,在疫情期间,要给实体经济更多的精准的政策支持。

刘志彪进一步表示,在需求方面的刺激还可以考虑微观上更加精准一点,“比如说给低收入者或者中低收入的人发一些消费券,规定在一个时期中进行消费,甚至可以指定消费什么产品。精准消费一方面可以解决贫困,另一方面可以刺激需求。”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

2月13日,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的市场供应,河北省廊坊开发区部分企业有序恢复生产。图为在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工人在生产光电倍增管。

2月13日,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的市场供应,河北省廊坊开发区部分企业有序恢复生产。图为在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工人在生产光电倍增管。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徐豪

用工业互联网疗治制造业中小企业“疫病”

本次疫情危机暴露出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落后的生产模式、不足的供应链掌控力、欠佳的融资能力和匮乏的人才资源。

文|徐晓兰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而首当其冲者就是2019年已然面临发展困境的广大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中小企业作为其中主力,更是撑起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半边天”。

然而,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所造成的出口增幅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困境。2019年四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仅为92.7,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8年低于景气临界值100,其中工业分行业指数为92.5,低于总体指数,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处于承压状态。

如此背景下遭遇疫情,对中小企业而言可谓雪上加霜。一是疫情导致客户需求减少,企业订单下降;二是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难以开展正常生产;三是销售渠道受阻,企业已经生产的产品无法变现。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承担人员工资、厂房租金、借贷利息等刚性费用以及无法正常交付产品可能带来的违约金等多种经济支出。

长期来看,如果这种情况无法有效改善,致使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将带来大量人群失业,导致市场消费能力萎缩,中小企业销售收入继续下降,更多企业倒闭,形成恶性循环。

作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最主要的一批生产力,中小企业的“疫病”已经通过全球产业链逐渐蔓延到国外,世界各地均有企业因中国企业断供而停产,不得不四处寻找替代品。一旦“替代品”成为“常用品”,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将会松动,制造业将出现外流风险。因此,如何让广大制造业中小企业尽快摆脱疫情困境、步入发展正轨,是当前急需考虑的严肃问题。

疫情危机背后的“疫病”本源

本次疫情危机暴露出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落后的生产模式、不足的供应链掌控力、欠佳的融资能力和匮乏的人才资源,这四大因素降低了制造业中小企业竞争力,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落后的生产模式难以获得丰厚的市场利润。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主要集聚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批量生产和人口红利尚未褪去之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一条“投资—扩大生产—再投资—再扩大生产”的粗放式发展路径实现了规模增长与资本积累。但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经营成本持续升高,中小企业已经难以依赖这种发展模式继续生存。

当前,传统市场逼近饱和,企业利润持续下降。大量中小企业所处的生产制造环节是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且缺乏技术壁垒,市场快速形成红海。为了获得市场,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压缩利润空间,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处于微利乃至亏损边缘状态。而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开始萌芽,企业开拓市场乏力。随着社会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孕育了新的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与大量国内中小企业批量化生产和追求规模经济的供给行为形成错位,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量市场份额由进口产品占据。

不足的供应链掌控力难以应对突发的市场变化。当前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供应链掌控力严重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应对市场突发的各类变化。

制造业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较弱。面向供应链上游采购时,大量企业没有开展精密计算,导致原材料采购不足或剩余,造成产量匮乏或是资金浪费。面向供应链下游销售时,未能及时获取客户的采购计划等信息,无法合理排产、紧密对接需求,导致生产过剩、延期交货等诸多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大量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结构相对僵化,上下游往往仅具备几个固定的合作伙伴,一旦某一合作伙伴突发经营问题,就有可能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危机,导致原材料严重不足或产品无路可销。而临时更换合作伙伴难度大、成本高。

欠佳的融资能力难以满足运营的资金需求。高涨的运营成本、漫长的收款账期、有限的现金储备使得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压力,能否顺利融资成为维系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时,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将面临更严峻挑战。然而,受限于中小企业不良的盈利能力、不足的固定资产、偏低的流动比率和不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不得不面临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匮乏的人才资源难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基础资源,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最基本因素。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优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顽疾。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高端人才的总体供给严重不足。微观角度来看,囿于经营水平,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知名度低、薪酬待遇低、成长空间有限等问题,对优秀人才难以产生足够吸引力。

工业互联网是“良药”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以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化配置,对于破除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治疗”当前制造业中小企业“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升级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深挖工业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模式升级,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如东方国信围绕冶炼效率提升、降低污染排放等需求,研发基于Cloudiip炼铁云的钢铁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210座高炉,每年降低冶炼成本20亿元。

强化供应链掌控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促进了供应链内信息数据的流通,增加了企业间连接的广度,为广大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精益管理提供了基础,助力中小企业拓展供应关系,强化了小企业供应链掌控力。如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吸纳近47万家企业用户,平台内企业间可以实现快速供需匹配,建立更多元的供应关系。

提升融资能力,扩大企业资金供给。工业互联网通过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汇集海量生产相关数据,使得利用更多维度、更广来源的数据精准刻画企业经营行为、评估企业资产状况变为可能,为金融市场针对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依据。

共享智力资源,化解企业人才难题。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质上是对于人才所具备智力资源的需求。工业互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将人才所具备的工业知识、IT知识等智力资源提取形成工业机理模型,并封装为工业APP等软件产品,提供给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广大制造业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成功把智力资源与人才这一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离,将企业对人才的聘用转变为对智力资源的直接使用,通过共享模式重新组织了智力资源对制造业赋能的模式。

推动应用工业互联网应妥善处理的关系

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对于中小企业推进转型升级、加快走出疫情阴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还应妥善处理扩大应用范围与控制前期投入、依据需求建设与超前规划建设、发挥数据价值与保护数据权益等三大关系,才能使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扩大应用范围与控制前期投入的关系。目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总体对工业互联网了解程度有限,对其投资十分谨慎。工业互联网企业为推广应用,不得不降低收费,减少利润甚至亏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如果无法有效缓解工业互联网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严重阻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制造业中小企业也无法获得可持续的技术支持。为此,一方面应当从国家层面强化工业互联网推广工作;另一方面应当对工业互联网企业或制造业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扶持,降低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前期投入,加速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

依据需求建设与超前规划建设的关系。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也各有不同。然而市场又瞬息万变。因此,应当建立对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指导机制,协助中小企业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谨慎选择建设内容,既保证企业较长时间内的业务需求,同时避免出现过度建设的情况,尽可能提升中小企业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发挥数据价值与保护数据权益的关系。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通过工业互联网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就是挖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价值。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条件搭建私有云,因此其工业互联网应用主要依托公有云完成,数据的存储分析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完成。这样,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据权益的保护成为其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推动数据标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权益保护体系的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

在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同时,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内的整车企业及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图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在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同时,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内的整车企业及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图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作者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利娟

疫情对中国经济中长期运行影响有限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但中国经济的重大波动将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对世界经济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文|钟飞腾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在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一个相互依存、价值链主导的世界经济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波动将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不确定影响。

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

目前,世界上不少知名国际经济机构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估。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该疫情对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有一些负面影响。但至少要等到2020年第一季度结束之后,才能更准确评估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月21日,IMF在瑞士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刚刚把中国2020年的增长预期从5.8%调整为6.0%。

2月3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疫情挑战,中国经济极具韧性,政策空间充足。2月5日,欧洲央行行长、前IMF总裁拉加德在巴黎表示,中美贸易战的威胁有所消退,但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从流行病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来看,流行病对经济的短期会有很大负面影响,但中长期的影响有限。这一判断也证实了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的分析,他在1月28日的一则评论中认为,基于4月份疫情得到控制的假设,病毒对中国经济只会产生有限的负面影响,可能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1个百分点。

主要国际经济机构的预判与中国政府的看法基本一致。2月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但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IMF等机构在预判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基本上是以2003年SARS(非典)为基准推算。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2019年全年经济增速为6.1%,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4%。以现价计算,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年的22.0%。2016—2018年,第一季度占全年GDP比重依次为21.8%、21.9%和22.0%。这意味着,第一季度的增速高低对全年的影响要弱于其他几个季度。如果疫情能够在近几个月得到控制,中国政府后续政策调整持续发力,那么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但中国经济的重大波动将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对世界经济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首先,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已从2003年的4.3%增长至2019年的16.3%。根据2003年经济总量的评估,有可能犯下简单线性类比的错误。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约为14.1万亿美元,即便萎缩0.1个百分点,也意味着超过1400亿美元的损失。由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30%以上,中国经济的放大效应不可低估。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交通运输业的大幅度缩减,中国原油消费需求快速下降,欧佩克因而减产原油。

同时,中国出入境人次已经超过1.6亿。此次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是中国人出境游的高峰期。而中国周边地区是中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对周边国家的旅游业和航空业的影响十分明显。日本旅游协会数据显示,3月份之前取消赴日旅游的中国团体游客可能会达到40万人。而对越南、柬埔寨、泰国等旅游业占GDP比重较高的国家来说,损失还会进一步放大。

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冲击。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当前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是,中间产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70%,而东亚经济更是以此为突出特征。未来一段时期,疫情对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印尼等国的负面影响可能将进一步显现。甚至,包括孟加拉国、缅甸等正在加强与中国纺织业、电子工业联系的国家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此外,此次疫情的发生地是中国汽车制造生产基地,加上中国不少省市延迟开工,全球汽车行业也将遭受重大冲击。

尽管在此之前,全球供应链已经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一些企业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但是,目前疫情已经波及到全球,据悉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达国家更是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加大了防疫检查措施,个别国家甚至还切断了与中国部分省市的航空往来。

如果各国不通力合作抗击疫情,那么将进一步影响到全球零部件贸易,2020年全球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影响。

中国经济增速

中国经济增速

2月10日,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佩戴口罩在流水线上作业。

2月10日,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佩戴口罩在流水线上作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晶

疫情全球蔓延,“出海”企业怎么看、怎么干?

文|徐豪 翟慧霞

编者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复工复产、物流运输限制、供应链运转等都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疫情蔓延和部分媒体的炒作,不少国家民众的担忧情绪加剧,甚至使中资机构和中方施工项目受到冲击。在双重压力下,“出海”企业如何渡过难关?

这种情况下,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文化中心联合组成“中国企业在疫情下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组,依托中国企业国际传播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进行了圆桌论坛“云访谈”,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海外形象塑造建言献策。

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传播。世界卫生组织3月8日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哪些挑战?

张金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出了严峻挑战。近期直接表现是中国对外物资、人员流动大幅减少,外贸商品出口和原材料对外供货断档,大批基础设施承建项目放缓建设进度,中国游客出游几乎停滞,不仅给中国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中国对外经贸、文旅合作带来重大影响。在疫情日益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形势下,这种挑战和困难有可能进一步强化。而且,越是在同中国经贸合作关系密切的国家,疫情带来的冲击越大。

于运全:总体而言,我认为在三方面比较显著:一是对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致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而全球经济活力减少包括消费需求的降低又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出严峻挑战。二是各国政策影响。为阻止疫情蔓延,国际上众多国家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边境卫生检疫措施、人员流动限制等政策,而这些政策造成了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在所需的设备、材料、员工方面面临着更大困难。三是舆论影响。由于疫情蔓延和部分媒体的炒作,不少国家民众的担忧情绪加剧,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华”倾向和对华歧视,这些可能使中资机构和中方施工项目受到冲击。

刘树山:具体来看,一是企业员工不能及时到岗,这直接影响到海外市场商务活动的开展和在建项目的实施。二是设备物资供应受限,部分海外项目原定从国内采购的设备物资不能按时交货,且境内运输、出关、海运、通关检疫时间变长,部分海外客户甚至停止接收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这可能导致项目工期逾期、成本增加以及合同纠纷。三是海外人员心理压力增大。一方面,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目标国多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公共卫生管控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一旦出现疫情蔓延,防控难度更大,严重时可能导致项目终止、人员撤返回国的风险;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华人在国外一定程度上会遭遇偏见与歧视。

李锦:因为疫情蔓延,项目发包方可能要求更改甚至拒绝承包商与中国分包商、供应商签署分包、设备供货合同,供应链转向其他国家与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项目工期拖延,使得中国海外企业的产品生产停滞,项目无法按期投入商业运营,影响到海外中国企业的经营成本、施工进度和生产效率,将给中国海外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东道国政府如果对本国民众控制不力,或放任反华舆论,将对中资机构和中方施工项目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为国内企业断供而停产,各国不得不四处寻找替代品,导致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松动,制造业将出现外流风险。在国际舆论中,这些与中国企业有关的话题,始终会被关注、被报道。

海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亟待提升

受疫情影响,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企业在国际传播方面面临着哪些挑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李继东:近年来中国企业大力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一些企业也开始在当地开展捐赠医疗防护物资等,助力在地国、城市、社区防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同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传播。但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诸多方面准备不足。而中国企业海外应对疫情的行为言论,其实也是中国治理能力的一线体现,企业要基于我国信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通盘考虑。这就需要广泛深入研究国际企业在应对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以及前一阶段国际企业如何支援武汉乃至中国的实例;及时把握当地疫情舆情,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刘树山:中国的海外企业针对疫情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总体来看,疫情下中国企业海外“保持沉默”还比较普遍,发声渠道不多,发声偏小、偏弱,一些中国企业对海外受众的关注点把握不准,海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亟待提升。

凌朔:需要注意的是,从1月下旬到3月上旬的50天中,疫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疫情形势出现好转,海外疫情日益严重,海外经济形势和经济前景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在海外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特别是人员流动时,宜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形势,避免因违反相关管理规定而产生负面新闻,波及企业自身。近期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一些企业员工节后返工时,遭到强制隔离、隔离条件差甚至拒绝入境等情况,首先应予充分理解,进而积极沟通解决。遵守当地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也是体现企业可信度与社会责任感的举措。

要善于从“挑战”中找到“契机”

那么,要进一步有效应对疫情造成的系列影响、传播中国企业国际形象,有哪些建议?

黄友义:近期,中国企业可以在三方面开展公共外交,树立正面形象。第一是多介绍如何在疫情期间抓好防控疫情和坚持生产经营的经验。新冠肺炎在国际上很可能要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这对中国企业在保护职工安全和维持生产经营两个方面的故事都是展示中国企业好故事的机会。第二是在海外经营的企业要多关注疫情发展,一方面是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对当地职工和合作对象多加关心。除去提供医疗安全设备,还可以把国内行之有效的普及防控疫情的措施用当地语言简明扼要告知当地职工和家庭。这样可进一步展示中国企业的义利观。第三是国际化的企业要借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化形象塑造能力,包括练就让自己的管理者和发言人利用发言答问的机会消除误会,化解偏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本领。

于运全:在广受国际舆论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善于从“挑战”中找到“契机”,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是解答好国际关切的“疫情疑虑点”,针对国际社会对全球供应链等问题的关切,中国企业要多阐释,争取做好海外客户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点”。面对疫情,中国企业要主动做好员工的人文关怀,主动传递信息,对不实信息进行澄清,全面、客观地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情况、防控措施,消除恐慌情绪,为员工特别是外籍员工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三是展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点”。疫情时期,中国企业更要展现出自身的社会责任担当,把海外社会责任担当举措传播好。四是传播好抗疫的“先进科技点”。疫情暴发后,中国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充分运用自身优势防疫抗疫,取得了积极效果,数字经济、远程办公、智能城市、大数据应用等成为外媒关注的方面。

李继东:首先要讲好中国企业在抗疫中的故事,这是基础和关键。其次因地制宜,解决所在地实际难题,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的作用,从微观入手讲述与当地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故事。再次,淡化自我,也就是不要只彰显自己企业,流于自话自说,而要站在对方需求、困难及其得以解决的角度来讲故事。最后,充分发挥企业的特殊作用,所谓在商言商,用产品和服务说话,用实际行动言说,切实彰显质量和服务优质的中国企业形象。

凌朔: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传播,一些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已经着手对当地疫情展开捐助、捐赠活动,在当地赢得不错口碑。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从自身产品入手,及时转产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短缺商品门类,如医疗防护用品、基本日用品、食品等,为当地市场供应“及时雨”,收获平时难以收获的良好口碑。

多元化传递中国信心、讲好中国故事

综合来看,要做好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工作、做好企业国际形象传播工作,各方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黄友义:从长远看,无论国际经济形势朝哪个方面变化,中国企业都会进一步发挥中国公共外交的一线主力的作用,起到其他机构无法起到的作用,挑起其他机构无法承担的重担。实现中国企业这种国际担当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文化与国际经营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在国难之际承担重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有文化,这种文化既有“匹夫有责”的传统文化理念,也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意识,中国企业要在对外传播中主动自觉地对外展示这种文化理念。第二,集体意识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企业宣传不仅要讲整体形象,而是要更加注意把个人鲜活的故事传播出去,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增加亲近感。第三,对外讲好故事和有效管理的结合。企业要更加主动地在当地媒体和智库学者之中建立关系,更多地利用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去影响当地受众。第四,中国观点和当地语言的结合。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必须学会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要特别重视研究所在国度的话语体系,讲话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刘树山:综合来看,中国海外企业可以采取这些做法:一是主动与海外利益相关方沟通,主动宣传中国在疫情管控方面的信心和成绩,争取合作伙伴的理解。二是依托大使馆及央媒海外机构发声。一方面,可以通过使馆统一对外发声,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或在当地媒体发文;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加强与央媒驻东道国分支机构的联系,为其提供新闻报道素材,依托央媒海外机构发声,展示中国企业疫情期间为两国经贸合作做出的贡献。三是依托企业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声。注意要把握海外传播内容,回应当地社会关切,寻求当地关注的公共话题;传播“情感共通”的故事,注重强化讲出故事的利他性,提升故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张金凤:从宏观方面来看,目前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复,但一段时间内,企业复苏可能还存在困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既加强宏观协调,又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积极抓好中资企业在国外标志性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以实际行动体现中国企业迎难而上、重诺守信、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责任和担当。

李锦:企业在国际传播中,一是要主动设置国际舆论议程,加强本企业的海外信息公开,引导舆论走向;二是建立国际舆论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机制,第一时间识别海外疫情出现与阻击舆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传播方案;三是完善建立海外项目、分公司的舆情信息沟通与应对机制;四是要以海外受众需要,精准研判、精准回应,为所在国企业与职工答疑解惑;五是要化危为机,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正重塑全球传播格局机会,以新媒体为重要平台,向国际社会讲好疫情下的中国企业故事。

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于运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

于运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

张金凤前中国驻柬埔寨特命全权大使

张金凤前中国驻柬埔寨特命全权大使

刘树山中国铁建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部长

刘树山中国铁建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部长

李继东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

李继东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

李锦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李锦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凌朔高级记者、东南亚问题研究专家

凌朔高级记者、东南亚问题研究专家

本专题由企业外宣智慧传播工作室组织出品,敬请关注后续系列报道

责任编辑:徐豪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