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3期 总第61期
民生之重 求解社保困境
每个公民如何生活得更好,是一切国家政策和公共利益的根源与归宿。民生之重在于社保。高层领导对于民生民意的关注由来已久,但在遭遇着超规模经济危机的年份里,亿万人民怎么过?这个问题更加非同小可,诸多政策权衡与发展抉择之中,其分量与优先级骤升。
全球经济危机的寒风袭来,人们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饭碗、养老、医保等问题如此担心过。AIG为高管发放合同里规定的奖金,也会引来全美一致反对。可见,现在人们已经不敢奢望太多,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就好了。在我国,这类问题都归在“社保”旗下,养老、医疗、失业和教育虽与我们息息相关,但说实话,中国的社保政策着实有些复杂,想厘清其中的算法、政策,非专业人士不能够。这也就为企业等利益团体侵犯个人的权益提供了方便。贵刊封面故事一组文章,为我们普通读者了解社保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既解读了政策,也直言不讳社保的困境,客观公正,读完很是受用。
吉林 齐青
今年2月5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宣布,启动I级抗旱应急响应,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首次。
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工作者,我对贵刊《大旱启示录》这篇文章深有感触,目前出现的春旱,有气候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我国农业技术落后、农村水利建设陈旧等原因造成的。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多已老化失修,由此造成农业抗灾能力薄弱。虽然早在1998年,国家就启动了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但投入太少,杯水车薪。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任重道远。农业问题是我国的基本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北京 于浩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去年11月政府公布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4万亿元数额巨大,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些资金投向了哪里?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贵刊《4万亿到底拉动了什么》为我们一一做出了解答。此次拉动内需政策与以往不同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民生工程和农村建设项目落笔最重,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除了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方针政策之外,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改善基础设施、兴建保障性住房、发放消费券等等,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我想,有了国家的各项政策,再加上国内庞大的市场,我们一定能够渡过经济危机的难关。
四川 杨萧萧
网络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人肉搜索”、网络犯罪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互联网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对贵刊《互联网的故事》一文感触颇多,这篇文章节选了美国著名学者库恩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专访。我十分同意蔡名照先生的观点,那就是目前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应从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立法,二是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三是依靠网民监督。这也是把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结合起来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我相信,随着政府对互联网管理的日趋规范和网民素质的提高,我国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会逐渐消除。
安徽 王勉
扩大内需、海外“抄底”、贸易保护、财政赤字、保“8”目标……这些原本是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所关心的问题,现在也逐渐成为普通人的聊资,因为经济问题其实关系我们每一个人。贵刊《萧条时,我们播下什么种子》一文针对上面的问题,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
西方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在萧条阶段播下什么种子,就会在繁荣阶段有什么样的收获”。在全球的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不仅要考虑现实效果,还需考虑中长期效应。因为走出经济衰退之后,这些经济政策将会继续发挥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萧条时采取任何措施都应三思而后行。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才能平稳地渡过难关,迎来春天。
湖北 范国明
1月22日,去年12月及全年的经济数据出炉。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9.0%,增速创下7年来新低,贵刊《为何GDP增速五年来首度跌至个位数》一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下降,其次是我国前半年的紧缩性政策。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苏剑认为是科技进步率的下滑。我们知道,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反之,科技进步的缓慢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面对复杂的形势,我国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于今年经济增速是否能达到8%的预期,我认为,只要全国上下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达成“保增长”的目标,至于结果是否分毫不差,我觉得没有必要过于苛求。
安徽 戴耀英
Copy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