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愤怒击碎了我们的梦想,对话与合作是化解误会的最好武器。
曾几何时,爱国主义衍生出了一个副产品:网络民族主义。三年前为反日“入常”而发起的上千万网民网上签名抗议活动引发的社会影响之巨,使人们认识到这个原本具有虚拟色彩的网络空间不再虚拟。而今又一波浪潮袭来,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连日来,中国部分民众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呼吁抵制法国产品和法国公司,其中包括遍布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连锁超市法国家乐福。网上类似“五一不去家乐福”的抵制之声此起彼伏,愤怒与激进的文字铺天盖地,越来越多的人下意识地投身网络讨伐大军之中。
激忿之余,人们自然关心“中国人民网络战争的汪洋大海”将产生多大的威力。当家乐福总部高层正迅速和中国商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以寻缓解之策时,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却表示,中国互联网上发起的抵制法国产品事件并不会影响中法两国间的贸易关系。该发言人说:“我们听见了中国人民的声音,但是这种抵制法货的呼声仅仅来自极少数人,我们觉得这不会对法中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构成任何影响。”乍听之下,这样的话多少有点让中国网民降低对自己力量预期甚至小看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威力的意味,不过,仔细品味这背后的潜台词,不难考察出情绪之外主导两国经贸关系的关键因素。而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判断出什么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稍加梳理容易得出:断言不会太影响中法经贸合作,主要是基于两国关系不断升温的深厚时代背景。有一个历史事实不能疏忽:法国是最先与新中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虽然没有明确像与巴基斯坦等中亚地区那样建立全天候友谊关系,但法国仍然是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西方国家,也是中国获得各种先进技术的重要突破口。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则公开表示,法国未来在世界事务中能扮演多大角色、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有多大,在相当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法国能否与中国建立特别稳固的关系。
不同资源的优势互补让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水涨船高。一边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一边是发达的现代工业国家,在中国优先发展的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农业、石化和环保等经济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产品和技术。这是中法经贸弈局最基本的内容。两国建交后大部分时间,在政治、经贸、科技等领域里双方友好合作,中国成为法方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而长期以来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为美、日、欧盟三足鼎立,欧盟成员里与中国往来甚密的当属德、英、法、意。在一个开放的格局下,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中法之间都有着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
尤其是近些年来,中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自2004年中法建交四十年之际首次实现元首互访并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之后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则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2005年,中法两国再次实现了总理互访。频繁的高层互访对推动中法双边经贸合作向前发展起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法国一跃成为欧盟国家第二大对华出口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中法双边贸易额为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商务部数字显示,截至2006年,法国在华投资项目3271个、实际投资金额7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和英国,在欧盟列第三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对法投资也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中国在法直接投资为497万美元;截至2006年底,中方对法协议投资累计已达1.2亿美元。及至2007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中法两国企业亦随之进入合作蜜月期。其中,中国和法国就核能、航空等领域签署总值约200亿欧元的经贸合作协议,如此大的订单,连萨科齐自己都惊呼“前所未有”。法国媒体更是援引萨科齐一名助手的话:法国想成为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动机!
分享,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核心词汇,更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合作所需具备的基本心态。尽管在大国博弈的前提下,利益是国与国之间亲疏远近的绝对考量,不过,实现双边利益的最大化却少不了这个共同的基础。法国在核能、高速铁路、航天等领域有一些技术在欧洲乃至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中有一些技术就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的分享。在环境保护领域,法国积极在垃圾处理、水净化等领域为中国提供帮助。据媒体报道,法国苏伊士公司和威立雅公司分别在沈阳和上海设立了分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的环保事业。对于中国政府批准《京都议定书》,与美国的反对态度截然相反,法国对中国此举非常欣赏。中法经贸关系方面的种种积极因素,共同构成了硬币向上的那一面。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歌曲《北京欢迎你》)中国重新开放至今恰好三十年,仍须更加真诚而坚定地开怀融入世界。
朱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