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8, Issue 2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82 » 什么阻碍着新型城乡格局的建立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什么阻碍着新型城乡格局的建立

Year:2008 Issue:2

Column: 封面故事

Author: 文 俊法

Release Date:2008-02-05

Page: 46

Full Text:  

二元结构体制拉大了城乡差距。中国2000年就冲破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线,2006年达到0.496,收入差距已经处于高风险。从1992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2.33∶1扩大到3.28∶1,如果算上城市福利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达6.00∶1。

二元结构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农业、水利、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防灾能力低,农产品竞争力低,农村购买力低,内需不足,难以形成城乡经济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元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户籍制度壁垒、教育不公平、就业歧视等问题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融入城市速度慢,农民市民化程度低。

二元模式下的要素流动配置不尽合理,要素分配制度的城市偏好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各项发展,农村事业极其落后。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乡差距在逐渐拉大,农业落后、农村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城乡二元体制弊端凸显,引发了许多农村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壁垒

1958年我国以法律形式通过的二元户籍管理是隔离城乡的核心制度之一,由此逐步形成城乡二元就业、居住、税费、教育、医疗、社保、卫生、土地、参军、消费、人才、金融等诸多二元歧视制度或管理,进而演化为城乡分治,表现为“一城两策,一地两民,一事两管”的社会分工,阻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农民要想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城镇人口,成本太大。一亿多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共享发展成果,不能安居乐业,流动成本极高,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延缓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的二元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价格扭曲,农民不能得到合理回报,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工作,农民的生计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受到影响。被征地农民拿到的补偿与其失去土地后就业、创业的风险和支出相差巨大,土地离开农民后身价倍增,巨大的增值收益被政府和用地单位分享,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了剥夺,他们成为我国的弱势社会群体。

二元的就业歧视制度

我国对城乡居民实行有差别的就业环境和条件,一般禁止二者间的自由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劳动力市场也很不完善,非市场的城乡分层明显,对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歧视普遍存在。一是大多数城市没有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计划和劳动保障管理,没有把城乡劳动力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实现开发就业。二是没有形成城乡平等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三是农村劳动力得不到全方位的、平等的就业服务。四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五是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缺位。工资水平低、欠薪现象多,劳动保护少、安全卫生差,加班时间长、社会保障缺等问题,不仅使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难以稳定,也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望城止步。

不公平的分配制度

首先是初次分配不尽合理。城市资本分配率偏高,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存在许多不法收入、“隐形收入”,国家和企业储蓄增速明显快于农村居民储蓄增速;农民收入偏低,农产品社会价值被低估;农民工劳动报酬分配率偏低,工资普遍偏低且增长缓慢;城乡居民财产分布的差距拉大,收入最高的与收入最低的家庭财产总额之比为50:1。其次是二次分配城乡有失公平。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合理;农村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很不够;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机制不健全;城乡统筹福利性保障投入缺位等。此外,第三次分配制度设计还没有到位,体系不健全。农村慈善公益机构很不发达,慈善事业发展滞后。

二元的城乡分割教育制度

教育的不公平集中体现在城乡不平衡和区域的不平衡上,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农村从起点、过程到结果都不能享受到城市同等待遇。城乡学历差距逐渐拉大,调查表明,城市人口拥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分别是农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和323倍。

分配不公的城乡医疗卫生二元制度

我国80%以上的优质卫生设备和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因投入少又缺乏人才而难以生存和发展,其卫生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农村的需要,农民长期处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中,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分突出。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存在巨大差距,基本医疗保险大部分在城市,公共财政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力度不足。

不公平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只保城市不保农村”的诸侯保险林立,城镇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已经全部出台,实际覆盖率达到70%-80%,城镇居民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大大落后于城镇,覆盖范围窄、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农村低保制度仅覆盖约50%的农村贫困居民,农村养老保险基本上是空白,覆盖面不足10%。大部分农村保险停留在市、县一级,资金管理分散,调剂力度小,抗风险能力弱,没有体现国家社会保险“共享”的大树法则。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对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很不利。一些城市还存在着“只用青春,不养终身”的用工制度,农民工工人阶级地位得不到落实。

歧视性的资源分配制度

农村长期缺乏发展要素,金融剪刀差、土地价格剪刀差、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劳动力价格剪刀差,使农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各项社会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落后。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