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活菩萨”的柳秀芳,已80岁高龄,20年来通过各种方式捐资助学300多万元,而自己每日开销却不到10元,并且没有任何积蓄。
劲牌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的一员。2月3日,湖北省慈善总会接收到劲牌有限公司2500万元的捐款。今后,每年将有超过500名贫困学子因此受益。
春节过后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让人生畏,然而,大连市热心慈善的市民和企业却因此紧紧相连。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企业、市民纷纷捐款,仅3月9日一天,大连市慈善总会就接收到善款50多万元。
……
中国人一点都不冷漠。在中国,慈善的大门已经打开,尽管路途艰辛,慈善的脚步却一如既往。
慈善,我们走了多远?
2月2日上午,民政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了“2007年全国慈善关爱行动”,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同时揭牌。民政部和44家慈善组织共发布了130多个慈善项目,覆盖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慈善领域,计划投入善款达28亿元。将贯穿整个2007年的这次慈善活动,旨在使各个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同时能够增进大家的慈善观念和慈善意识,使慈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慈善,开始从长期由政府包办的桎梏所产生的“无视后遗症”中渐渐走出,并以官方的声音向社会呼喊,呼吁民众,召唤关爱。
由此,想到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上得到了体现。
2005年,在十届三次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同年11月,民政部召开了首届中华慈善大会,这不仅是中国官方第一次集中宣传和表彰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国内外团体、个人,也是政府、专家、从业者第一次坐到一起讨论中国慈善事业的未来和方向。紧接着,民政部推出我国首部对慈善事业的规划文件《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给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慈善事业,拓展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前景。
政府及各界对慈善的深切关注,使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需要救助的群体受益不少。
数字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基金会1138个,比上年增长13.9%。目前,全国已建立了2.7万个经常性捐助工作站(点),共有1922.4万人次受益。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各级民政部门共接收捐赠款35.2亿元,接收捐赠衣被5803.7万件,其他物资折款5.4亿元。
企业,在慈善捐助中,显现出热心与热情。根据胡润公布的2006年中国慈善榜的统计显示,从2003年至今,榜上排在前50位的企业家,已经累计捐赠近51亿元。
中国希望工程的创立,以设立助学金、兴建希望学校和捐赠文教用品等为具体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和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孩子重返课堂。截至2006年,希望工程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募集资金30多亿元,资助学生289.7万人,援建希望小学12559所,其范围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起到了有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和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作用。
不但如此,在“软件”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四部涉及慈善事业以及公益捐赠的法律法规:《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这些条文在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渐渐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我们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社会中,慈善行业的帷幕已经拉开,而且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慈善,如何面对沉重的现实
中国的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力量不断壮大,范围不断扩大,为慈善空间的不断拓宽奠定了基础。但是,慈善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理事长王立忠坦言,“从整体上看,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在我国农村,仍然居住着数千万的贫困人口。按照人均年收入85美元的标准,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1985年竟多达1.25亿,慈善加大对农村扶贫的20年后,到2005年,农村仍旧存在着2365万绝对贫困人口。
自然灾害造成的受助人口,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卫生部疾控司处长严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约300万人,每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贫困,中小学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小学就有250万人辍学。在整个2.2亿学生中,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1/3只能读到初中,读到高中的已不到30%。
因此,有人统计,我国实际需要捐助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3亿总人口的10%。
与这个庞大数字相对应的,却是中国慈善机构的绝对数字非常少,影响力、募捐能力、执行能力也都相对较弱。目前我国合法的社会公益组织仅100多个,而美国1998年减免税收的慈善公益机构就有120万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表示,“中国所有慈善组织一年募集的善款总额,还比不上美国的一个福特基金会。”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48%的基金会资产规模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下,38.5%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只有13.5%的基金会资产规模超过了1亿元,每年向社会提供的资助在40亿元左右;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竟然有超过99%的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许多公民的捐助行为还主要是通过单位、学校、街道的被动捐赠……支持我国慈善事业的,竟然有近80%是来自海外的善款,仅20%是国内捐赠募集所得。
在庞大与微小的巨大差距下,中国的慈善事业正被动而沉重地前进着,我们忍不住发问:中国人,真的如此缺乏爱心吗?
慈善,你为何步履蹒跚?
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慈善的因子。宋元时期的中国就不仅有政府的救助行为,还有个人的慈善参与。代代相传的善心和关爱,已经深深根植于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镶嵌于中国人的骨子里。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慈善任务相当艰巨,慈善发展的脚步虽一直未停,但却显得步履艰难。
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由政府包办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也是因为长期包办带来的慈善概念不明,慈善力度不强,社会慈善的滞后等,导致了一些法令法规在客观上制约了慈善的发展。
行政手段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很多单位都有对口扶贫任务,这使得慈善成了被动的付出,也会让普通人对慈善活动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把慈善捐助当作不得不承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这种负担,削减了公民慈善热情的同时,也扭曲了慈善的内涵。
而且,慈善程序的不完善,把很多有心奉献的人拒之门外。目前,我国只有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等7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的慈善机构获得了政府的特别许可,有权开出可以得到政府财政部门认可的捐赠证明。这样,捐赠者可以选择的捐赠范围变得非常狭小,直接后果就是受助者的涵盖范围也就相应狭窄。
当群众满怀爱心的行为遭遇无处奉献的尴尬时,我们更是感到无言以对。2006年,广州妈妈网的“爱心捐赠站”收集了上千件衣物,但是几经奔波却找不到捐赠的地方,只能由网友们暂时保管。这种捐助无门的迷茫,使善心人士的爱心严重受挫,对慈善也充满了怀疑和无奈。
在中国,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国内一般性企业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免税,但是如果捐赠金额超过3%,纳税人就得为超出部分纳税。而且,就是这3%的免税额度,也只有向得到国家批准的7个特定慈善组织捐款时,才能得到税收的优惠体现。这样的免税优惠,很明显并不能调动企业、个人进行捐赠的积极性。加上慈善捐助免税的手续繁琐、复杂,历经时间长,让很多捐助者不胜其烦。
由此,慈善领域中的垄断不仅提高了慈善事业的成本,而且使慈善事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活动。这种未获得全民及全社会参与认可的行为也就无法吸引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公益精神的人士真正进入慈善领域,慈善组织也便无法发育成熟,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专业化。北大教授夏业良曾指出,在中国,捐款者捐出的钱,“是靠政府的强制力量管着,不像国外的基金会,每一笔捐款都及时地放到网站上。”
中国人的爱心不是没有,民间自发和富豪建立的基金也不是没有,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往往让这些草根慈善机构感到被动和难以为继。民间的草根慈善组织,因为找不到主管单位挂靠,不得不采用工商注册登记的办法。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基金会只能登记为企业,和营利性企业一样纳税。税收,对这些非营利组织来说的确是不小的负担,必然在客观上阻碍了民间慈善力量的发展。
人们对慈善事业更加关心
此外,对于慈善捐助不热心的企业家、富豪们,人们总会冠上“慈善冷漠”四个字。因为在大众眼里,企业老板有的是钱,慈善事业也要寄很大希望于他们。但是,在这几年的胡润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定律,中国内地最有钱的富豪,却未必是最大的慈善家。这不禁让人们对中国富豪产生了置疑:为什么中国的众多富豪会吝惜与人为善?
缺乏爱心,应该谴责。然而,企业家们也有自己对慈善的独特认知。天狮集团是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企业,然而总裁李金元说,捐赠慈善事业,自己也有一定的原则。天狮的原则就是“助人自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狮要帮助的是那些能够从困难中走出来,最终能够拯救自己的人。李金元表示,并不是每一个寻求帮助的人他都要给予帮助,如果受助人不主动想办法走出困境,帮助他们就等于在填补无底洞。
另有企业家坚持,与其把钱投入慈善事业,不如用来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企业效益搞好了,同样可以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慈善观念与意识尚未在全社会普及,也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慈善意识的缺乏,当然和慈善本身的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慈善组织、慈善机构的执行能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弱、较狭窄,而且本身宣传不到位,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召集群众对慈善和各种公益活动的关注,因而使得慈善这个概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仅仅成为某个群体的共同语。认知和观念的缺乏,使大多数人面对慈善,不是冷漠而是茫然和不解。
而且,人们对慈善事业普遍缺少信心。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如此评价:“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有些慈善机构在管理上存有漏洞,甚至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监督和审计,善款使用的随意性很大,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挪用善款用于贪污腐败的事件,更加削弱了公众对慈善的信心和信任。
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新闻中心、新浪新闻中心合作进行的一项针对5000人的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参与慈善的方式,70.8%的人是通过“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只有21.5%的人曾“主动向基金会/公益组织捐款”。更有64.5%的人表示,如果手头有闲钱想用于慈善事业,他们宁可“自己去找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通过基金会。通过这次调查,中国人对慈善机构和慈善事业的怀疑,可见一斑。
慈善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更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团体的事。我们号召慈善,发展慈善,最终目的,是希望慈善能够为大众接纳,能够拥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如果这些障碍不消除,弊端不改进,慈善的全民化,终究只是一句空话。
需要关怀的贫困孩子
慈善,在关注中成长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中国慈善事业遇到了如此多的阻碍和困难,但这一切都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民间组织运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慈善文化建设、慈善类民间组织发展、慈善组织能力建设、慈善事业影响力等,正快速而有序地发展着。
慈善福利机构在往“社会办”转化的过程中,采取了“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充分发挥了社会兴办的慈善福利机构在服务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方面的作用。
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慈善活动,彩票公益金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日渐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宗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
纵观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最应兴笔墨的当属《慈善事业促进法》。
有专家指出,中国慈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法律为慈善事业把关和保障。去年全国政协委员杨澜提案《加快中国慈善立法进程》,引起了社会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陕西人大代表陆栋再次呼吁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法规,他说:“在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的情况下,重视慈善专项立法工作,加快出台规范保护慈善事业发展的专项法规,使之统一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应是中国法制体系中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已经进入立法程序,法律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促进法》。民政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联系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展开了《慈善事业促进法》的起草工作。现在,这部法律正在紧锣密鼓地调研和论证中。中国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指出,这是在我国现有的一些支持公益捐赠和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和原有一些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就如何支持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起草的一部综合性法律。
该法律不仅会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规范蓝本,使慈善机构在有法可依的环境下沿着慈善已有的路径发展,避免出现“越轨”现象。同时,在支持鼓励慈善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慈善组织的监督、规范,使社会各界慈善人士对自己捐赠善款的去向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在政府、社会的监督下,使善款的下落透明、公正化。
在免税优惠上,《慈善事业促进法》将会在目前的优惠基础上有所突破。而且据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指出,民政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对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本次人代会上审议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对慈善捐赠的减免比例将有大幅度提高,充分体现出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支持。
此外,繁琐的免税申请程序也有望改进。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指出,《慈善事业促进法》将对免税申请程序进行简化规定,这对于促进个人积极进行慈善捐款,将起到重要作用。
面对群众对慈善认识的模糊,《慈善事业促进法》将对慈善行为进行完整的规范和定义。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指出,慈善活动不仅仅是款物的捐赠,还包括人民群众自愿参加、奉献爱心的一些慈善行为,即群众的义工行为、社区中的志愿者行为,以及按照自己的能力来为他人、为社会、为困难群体进行扶助的行为。慈善行为的完整定义,有利于慈善意识的传播,对于增强大众的慈善认知,是一个积极的举措。
一部法律,看似平平,却涉及到了慈善事业的方方面面。此法的诞生,代表了社会各界对慈善的关注,凝聚了社会各方为慈善事业所作的努力,更加预示着慈善事业的步伐将日渐步入正轨。
慈善,迎来生命中的春天
目前,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慈善事业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
据李立国透露,目前中国的民间组织已经达到34.6万个。草根慈善组织的兴起,为慈善的大众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因为更能贴近群众,草根慈善组织已经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慈善事业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也使不少慈善公益活动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希望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其所包含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信任,已经树立起了一个优秀的慈善品牌。十几年的努力,不仅使几百万失学儿童重新走进课堂,更使广大群众对慈善教育事业充满了关怀,对其以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南京市已经进行了7年的“慈善一日捐”,即每个单位每年自愿捐出一天利润,每位市民自愿捐出一天收入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单位的支持,7年来累计募集款物1.34亿元,成为南京慈善事业的支柱。
社会捐助,使贫困孩子能正常上学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28本登记簿,记录了上海市民献爱心的故事,见证了上海慈善事业的历程:生活并不宽裕的老人省吃俭用,把钱捐给他人;懂事的小朋友也省下零花钱资助困难学生;还有人在自己的特殊日子里,以慈善捐款作为纪念……
慈善,在慢慢走近我们生活的同时,已与我们融为一体。在平时的生活程式中,在举手投足间,我们同样可以为慈善事业献出自己的爱心。
慈善点击,对于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只要点击指定的网站,就能为孤儿、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通过慈善点击所产生的善款,指定网站会根据实际的统计数字,如数资助。如今,慈善点击已经成为大众认可并称赞的行为。
超市里的红十字会捐款箱,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能想起来捐钱,也不见得捐很多钱。偶尔的几个硬币、几个毛票,一样是慈善精神的见证和弘扬。
我们身边的善举还有很多很多,种种喜讯让我们相信,中国的慈善,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困难和挫折中吸取着经验与教训,在现实的考验中树立着自己的形象,中国慈善事业的前方,必定是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