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7, Issue 4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74 » 邮政改革,事关千家万户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邮政改革,事关千家万户

Year:2007 Issue:4

Column: 时事中国

Author: 本刊记者/付锋林

Release Date:2007-04-05

Page: 55-59

Full Text: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政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它在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积极履行入世承诺,中国政府在各个领域逐步推行了开放,邮政业也不例外。现在,邮政业已形成了国有、外资和民营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国内外的经济、技术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对邮政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邮政企业资产利用率低,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网络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的不足也客观存在。因此,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中国邮政体制的改革也就成为了必须。

最近,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邮政集团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一分开、两改革、四项措施”的举措已经落在了实处。应当说,这次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邮政改革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邮政,而是影响深远。

战略性结构调整促邮政跨越式发展

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邮政普遍服务范围广、实施难度大、服务成本高;自身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长期以来,我国邮政承受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8年前的邮政与电信分家,令邮政体制改革走出第一步。但是,“当年邮政和电信分家,政府为了使电信业更快进入市场化轨道,几乎把绝大部分的‘包袱’都甩给了邮政。”北京市邮政系统一位人士曾表示。此后,亏损一直伴随着中国邮政,其亏损额曾一度列全国各行业之首。这也就是国家给予邮政“8531”的补贴政策(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后,国家给予邮政“8531”补贴政策,即从1999年起国家逐年向邮政补贴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到2003年,国家不再给邮政补贴,“彻底断奶”。)的原因。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邮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只有进行邮政体制改革,对邮政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才能理顺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邮政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并通过邮政竞争性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

邮政储蓄:准确定位助三农

我国邮政有两种业务:一种是普遍性业务,一种是竞争性业务。所谓竞争性业务就是快递EMS、物流业务和邮政储蓄业务,这是盈利性的业务,这个市场在国内也是对外资和民营资本开放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都将给邮政带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积极改制,建立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中锻炼和提升自己,是让竞争性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之举。

邮政储蓄改革是邮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但也是关键步骤,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邮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在批准邮储银行开业的文件中,银监会指出,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银监会负责人还表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与其他银行一样,在机构、业务和高管人员等方面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并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审慎监管。最终目标是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

长期以来,由于身份上的二重性,使得金融监管机构对邮政储蓄机构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这次邮政体制改革首先是明确了邮政储蓄的金融机构属性。而后,金融监管机构能够在人员、业务、机构方面实现从市场准入到退出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管,从而有效规避其违规经营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邮政储蓄经营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有专家分析说,除了明确邮政储蓄的商业银行定位外,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邮政储蓄发展道路和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模式还显示了政府一个重要的考虑,即是遏制邮政储蓄对县域经济资金的“抽水”或“抽血”效应,让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县域经济和农村,支持“三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据银监会唐双宁副主席初步测算,“到2020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至20万亿元”,而这次邮政体制改革就想通过制度设计让邮政储蓄吸收的部分存款按适当比例留在农村,邮政储蓄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巨大“蓄水池”。按理说,资金追逐收益是天经地义的,而邮政储蓄改革的这种制度设计正是显示了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和致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践之举。

邮政物流:现代企业制度搏风浪

邮政物流也是我国邮政竞争性业务的重要方面。国际上,物流产业已经是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的朝阳产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强,使国内的物流产业也成了各方追逐的一块暴利蛋糕,前景十分美好。据相关专家估计,中国物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在20%-30%左右,而全球的平均值仅为6%。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我国在2004年12月进一步开放了物流业,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允许外资在中国独资经营物流快递行业。仿佛一夜之间,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DHL(敦豪)、TNT(天地)等国际物流巨鳄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并通过合资的方式在国内市场上大展拳脚,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全国的战略布局;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也被他们所占据了。另外,在人才素质、服务质量、品牌美誉度及科技含量等方面,我国邮政物流与他们的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同时,具有价格优势的国内各类民营的物流企业也在瓜分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2万家。面对双重冲击,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积极应战,到风浪中去搏击外,别无他途。

但是过去的管理体制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邮政物流的发展。而这次邮政体制改革通过对物流业务和速递业务、国际业务和国内业务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使原本分开的物流与速递业务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中国邮政物流速递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希望能培育一个能与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相抗衡的物流企业。同时,将邮政物流业务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邮政局只负责宏观上的管理,使得原来邮政物流资源分散的状况得到改变。这样既能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又能为不断扩大的客户提供一体化、优质灵活的甚至是“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同时,这种转变也能使邮政系统的员工转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方式,树立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渠道关系进而建立战略联盟的利益共同体的意识,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应当说,邮政物流在国内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优势。邮政目前覆盖全国的有三大网络,即全国最大的实物传递网、投资20多亿元在建综合计算机信息跟踪系统、以及全国最大的网上支付系统——“邮政绿卡”系统。只要正确定位,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营模式去发展,邮政物流一定能够在物流的“春秋战国”时代里脱颖而出。

邮递业务:强化公共服务

我国邮政中的所谓普遍性业务,即是邮递类的业务,这是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即“通政”和国民基本通信权益即“通民”、“通商”而提供公共服务的,要在通信中保证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的通信权利;并担负起很多社会公益性的服务,如机要通信、义务兵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盲人读物寄递等;同时,还要通过邮政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开办国家所有,承担普遍服务职责,可以企业式经营但不能民营化(私有化),是世界邮政改革通常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邮政普遍业务作为社会福利工程的一部分,主要应该讲社会效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其经费应当由财政承担。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建立转向补偿基金、减免相关税收等措施解决该公益性业务的资金来源问题。而且,这方面的收入在我国邮政业中现已降为次要地位。20年来,四川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用马作为交通工具飞雪传信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但其工作条件的艰难也凸显了邮政履行普遍服务职能所面临的发展资金短缺的尴尬。与外国相比,我国邮政承担的普遍服务任务要沉重得多,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加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就注定了我国邮政提供普遍服务的艰巨性。

而这次邮政体制改革,就是把非专营业务和普遍服务区分开来,对普遍服务业务建立相应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据了解,《邮政法》修改稿就提出了“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概念,即每家从事信件、包裹寄递业务的企业必须提取其业务收入的4%用于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这一基金旨在通过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远地区的邮政服务。把邮政竞争性业务交给市场去处理,同时,提供民生所需要的必须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弥补“市场缺陷”。“上帝的事情归上帝,恺撒的事情归恺撒”,这也正体现了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关注民生的努力。

政企分开,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伊始,“政企分开”就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难点所在。在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在新形势下,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深化其他领域改革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经进行有20多年了,应当说,以电信、电力、石油等部门为代表的政企分开取得了相当重大的成果,邮政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邮政方面改革的步伐有些缓慢。传统体制仍然比较明显地在这些部门沿用,管理者与经营者、行政与企业合二为一。国家邮政总局既代表政府承担监管职能,又从事邮政服务业务。这种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状况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邮政管理体制以条条为主,造成许多行业和部门对邮政的不了解。这些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邮政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但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推进邮政体制改革是国家宏观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下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这些年来,国家邮政总局一直在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邮政体制改革的路径:从实行邮票发行与管理、管理与经营两分开,将原属于邮资票品司的集邮业务处划入公众服务部;到把原属于公众服务部的视察室划入行管司,便于统一行使服务监管;再到把原属于计划财务部的财务检查处划入审计局等等。这些措施的落实,都是逐步分离整合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为政企分开做准备的积极尝试。这次邮政体制改革可谓是多年来探索的集大成之作。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更增加了其实力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更增加了其实力

邮政工作人员扛着沉甸甸的包裹

邮政工作人员扛着沉甸甸的包裹

繁忙的邮政业务现场

繁忙的邮政业务现场

邮政改制以后,国家邮政局变为纯粹的监管机构,属于国家行政部门,行使邮政行业宏观管理的职能,制订行业政策、推行市场准入管理等,不再直接干预邮政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这样,国家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业务的运行不仅仅是保护和服务,更多的是监督和规范。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职权和经济利益完全脱钩,保证国家法令和行业规章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贯彻执行。而经营性业务则注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竞争性业务企业化运营,可以消除一些垄断特权,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保证行业公平有序竞争。同时,消费者对邮政经营当中违法和违规行为有部门可以投诉,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四川省邮政局办公室副主任童文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这次邮政体制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这一部分工作划归到管理局了,邮政公司可以全心全意抓经营,开展更多的业务。

长期关注国内邮政、电信产业改革的同济大学教授汪洪涛指出,从媒体披露的拆分方案来看,国家对邮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显示政府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深化的改革步伐又向前迈出一步。他同时认为:专业化经营,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这次邮政体制改革的两大特点。拆分方案符合政府角色定位应超越利益主导模式这一原则。垄断行业的政企分开,按市场化原则展开运作,使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可以真正“超脱起来”,有利于化解长期以来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各种“潜规则”,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指出,推进邮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邮政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邮政体制改革之所以为万众瞩目,不仅仅是因为能够促进邮政的跨越式发展,和“政企分开”,而是因为它在更深层次上展示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体现出政府锐于改革的思维和改革精神。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都是必须的。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心,就是把本不该由政府机构从事的经济活动职能交给企业和市场,政府机构专门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方面,企业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能搞得更好,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政府又可以集中精力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能。一个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仅有失公正,也是做不好的,分开之后专做一职,才有希望做好。而且,行政与经济活动分开也有利于防止权力“寻租”行为。

邮政竞争性业务交给市场去处理,但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理应提供民生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弥补“市场缺陷”,也理应由国家开办、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办好邮政不只是邮政部门的事,各级政府都不能缺位,而应有之责。只有政府职能到位,邮政这个与自然垄断行业有着很大差别的特殊行业才有可能继续生存发展并有效提供普遍服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邮政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推进邮政体制改革,才能营造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据了解,美国从来都把邮政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时至今日,美国对邮政实行专营等一系列保护政策没有松动,甚至上个世纪90年代邮政部门一度提出“扭亏为盈”也被及时校正。人们看到,美国邮政仍然对促进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府、民众与邮政关系和谐。改革之后,邮政管理总局要转变过去监管与经营不分的思维定势,适应宏观管理的模式。而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一定要转变过去依靠国家行政力量而经营的观念,树立邮政公司商业化运作的思维,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进行经营,贴近市场、完善服务,探索发展新空间,寻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保持可持续增长。

邮政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复杂而艰难。如在邮政信函专营权问题上,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不断在媒体上呼吁,甚至上书建言。外资快递公司更是委托其代表机构发表“联合声明”,指责中国违反WTO原则,呼吁放开国内信件快递业务。另外,国企的一些弊端是积习难改,垄断的惯性根深蒂固,邮政集团也不例外。

因此,这次邮政体制改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邮政业要保证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等待着政府和邮政人去探索。不过,邮政系统的员工们对此次改革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信心,这也正彰显了这次邮政体制改革的意义所在。“邮政体制改革很必要”,“对于长期政企合一、习惯于享受政策保护的中国邮政而言,这是挑战也是重生的机会。”国家邮政局原局长、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刘立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