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7, Issue 4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74 »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乎民生的六大关键词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乎民生的六大关键词

Year:2007 Issue:4

Column: 时事中国

Author:

Release Date:2007-04-05

Page: 18-23

Full Text:  

关键词一:新农村建设

报告摘要:
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
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报告解读:

本届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连续多年纳入政府工作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温家宝总理还表示要将三农资金增加520亿元。针对报告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农业税彻底取消,增加对农村教育和医疗投入方面“真金白银”的数字,分析人士指出,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今年将全面启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并非一个新概念,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曾多次出现。但是以前提出这个目标,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追求的憧憬和发展的方向。“而这次的提出,则是既把它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把它作为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政府有了比以往更多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实力,也更有条件去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陈锡文还表示。

“新农村建设千万不能画地为牢,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针对目前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实质就是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镇带乡村的运行机制。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减少农民”从而“富裕农民”。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因。

政府工作报告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面取消农业税成为本届政府亲民、爱民的具体体现。”全国人大代表谭徽在说。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又加大了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中央财政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出,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元亿元。“今年‘三农’支出比2006年多增加的520亿元将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根据预算草案报告,2007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支出将主要用于农村,土地出让收入在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后,也将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来自辽宁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说,农村各项事业的基础都比较薄弱,亟须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预算对农村倾斜力度的加大,表明了中央建设新农村的决心。而且,政府支持“三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居民收入改善下消费能力的提高将促进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增长。应当说,中央对现代农业的大力支持正是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根据预算草案报告,今年还将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办法,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落实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而粮食补贴将有利于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稳定粮食生产,让农民在公共财政阳光的照耀下放心地种粮。“中央财政支持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得粮食在连续三年增产的同时,市场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保证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说。

同时,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加大投入,加强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而且,2006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去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这些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耕地是现代农业发展之母。“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耕地保有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总理讲到这句话时明显加重了语气,说明了政府对耕地问题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甲说。

“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粮食产量也必须相应增加,这就对耕地面积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陈洲其指出,到2010年我国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亿人,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年自产粮食绝不能低于5亿吨。正是根据这个粮食供给的底线,“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个约束性指标。

关键词二:节能环保

报告摘要: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
今年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公布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情况。
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执法检查,健全环境保护的监测体系、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报告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能耗指标与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并列成为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温家宝总理在回顾去年政府工作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时也指出: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问题还相当突出,坦承“去年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强调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总理以坚决的语调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两个约束性指标“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能源经济学的重要指标,但把它上升到经济政策这么重要的位置,在世界各国中是罕见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今后将成为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效益的一项“硬指标”。

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以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持了经济翻两番。但在这一轮以投资为主要拉力的经济增长期中,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明显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大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去年节能减排两大指标最终仍亮红灯。但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回避节能降耗目标没有实现这个问题,而是如实报告了2006年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面向代表委员、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理性、科学的阐释。这显示了我们的政府是务实的政府、负责任的政府。报告同时提出8条治理措施,要求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反映了中央政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决心和改变粗放增长方式的鲜明态度,更是显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清晰思路和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方针的积极落实。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倍以上,这表明中国在节能降耗上有巨大的潜力。中国如何解决实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供应问题,也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

节能环保工作将成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对相关行业的调控力度将明显加大,包括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内各种政策措施执行力度将明显加强,特别是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约束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因此,调控效果将更加显著。

关键词三:物价和房产调控

报告摘要: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
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
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
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整顿规范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秩序。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的调控和监管切实负起责任。

报告解读: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这样的物价调控目标。相对于去年1.8%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今年3%的调控目标留有了一定的余地。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价格改革的描述,我们能够发现背后的深意。“价格改革的重点,是逐步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今年物价调控指标定得比上年实际情况略高,是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必须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扭曲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会对其他行业产生关联影响,也会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节约。同时,资源性产品价格不仅直接关系行业、企业和部门利益,而且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改革需要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物价方面,城市中等以上收入的人目前可以接受,但低收入者就感到比较困难了。我更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价,比如蔬菜,价格一涨,百姓感觉就很明显。特别是医疗和教育,价格高,乱收费严重,大家意见很大,希望政府加大这方面的调控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姜彦秋说。二是公共事业服务价格还要调整,水、垃圾处理、公交等公共服务价格很多还要财政补贴。一些地方已经作了调整,也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但这方面的调整国家会控制幅度。三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进口量相当大,而这几年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必然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

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宏观调控下,部分城市房价却依然上涨。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有社会资金向市场较好、利润比较高的行业转移;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的住房需求;人口易于聚集在经济比较好、就业较好的城市;还有的就是住房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制约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调控,进一步扩大市场房源,培育发展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以此来盘活整个住房市场,也要管理好市场。其重点就在于解决好双困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房地产调控中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政府更加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年内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

现在,我国很多城市的棚户区里,几代人居住在十平方米甚至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瑞典、德国,租房市场中有10%至30%属于廉租房,我国这一比例却非常低。因此,“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无疑是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安居问题的妙药。”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纪尽善说。

在未来一年中,国家将会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并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指出:要发展普通商品房,全国各个城市首先要制定好普通住房规划,并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同时,要解决土地和资金问题,这是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基本保证。当然,做好现有住房的统计工作,摸清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情况,是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基础。

关键词四:社会保障

报告摘要: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抓紧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

报告解读: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未富先老的国家来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去年,社保成为全社会的中心话题,党中央、国务院也就劳动保障工作连续下发了8个重要文件。各地频发的社保案件,让人们反省社保制度本身的同时,也促使着国家加快了完善它的步伐。中国的社会保障正在处于转折点上,处于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急迫问题为主向进一步完善制度、协调推进和建立长效机制转变,从主要面向城市和企业职工向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从初步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向健全、完善、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今年,政府致力于推动四项社保试点: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试点,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工作力度。

同时,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万农民成为受益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该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项规范化的社会救助制度。

目前,中国已在城市设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农民基本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尤其是年老和生病后,常常无钱维持生活。全国人大代表谭徽在表示:从今以后,无论身居城市,或是农村,困难的人们都能做到基本的衣食无忧,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这是一个饱含对农民感情的好政策,这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全国政协委员文家庭也指出,国家对农村低保的基本方向早已经明确,目前需要对不同农村地区的低保发放范围、发放额度、发放方式等,进行详细地摸底了解和规范,再据此制定明确的发放规定,并将其制度化、法律化。

关键词五:教育公平

报告摘要: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今年要在全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

报告解读: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培育的也是国家的明天。国家要长远发展,不搞好教育是没有希望的。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在政策上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就个人来说,其受教育的状况更是严重影响着其未来的收入和生活。因此,发展教育和促使教育公平对国家的现在和未来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宣布了国家发展农村教育的新举措:今年将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继续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活费。报告庄严承诺: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的既定目标。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西部地区实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在实际执行中,已经扩大到部分中部地区,共有5200万名学生受益。今年进而把这一政策扩大到全国。这将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措施。因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指出:“本届政府作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决定是非常了不起的,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能够做到的还不多。”“把农村的义务教育真正、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这意味着今年将有1亿多农村孩子享受到全免学杂费,3000多万孩子免去书本费的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特殊关怀。”

同时,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这支力量搞不好,教育政策就落实不好。我国目前的教育跟国外相比,主要的差距就是教师的整体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认为,“这是示范性政策,显示中央国务院对培养教师的重视。”另外,这一政策也将给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大学多了一个光明的选择。

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加强;从减免学杂费用、中央财政拨款到银行助学贷款,教育的扶持资金大量投入;从鼓励优秀青年投身教育、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到提倡教育家办学。为此,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方面,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这些都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承担。因此,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说,这是一个新亮点,也是一个信号: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回应教育和社会公平问题。

但张保庆也提醒,政策重在落实,这才体现报告的宗旨。他认为,落实这个政策的难点在于效率,能及时把钱发下去,另外就是准确度,能确实发放到家庭困难的学生的手中。操作办法上也要有保障,现在教育部财政部正在做研究。

关键词六:医疗改革

报告摘要:
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并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
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
抓紧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
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报告解读:

“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使得全国数以亿计的没有享受医保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1.57亿人,而全部城镇人口为5.77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4.1亿人,而全部农村人口为7.37亿。“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覆盖城乡居民是民心工程,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已有实力和财力,开始着手做这件事。”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梁铁城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发展成果正在惠及每个社会成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也指出,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是一个很大的举措,过去我们在城镇的医保主要是针对城镇职工的,现在要进行城镇居民的,覆盖面要广得多,也就是说要让所有在城镇居住的人群都享受到以病统筹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险,像儿童、没有单位的市民、个体户甚至农民工都能纳入到这个体系。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今年又推进到80%以上的县(市、区)。这将提前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财政也将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应当说,国家对此加大了投入,使得农民看病就医有了一定的保障,能激活并释放农民的医疗需求。同时,农民到乡村医疗机构就诊后,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带动了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向广大农村医疗机构“下沉”,能有效地激活农村医疗机构并促使其良性发展。

因此,政协委员钟南山指出,报告中提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加快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这两点中央是抓得很准的,都是医改要涉及的内容。而政府报告也指出,国务院已经组织力量抓紧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卫生部长高强最近也明确表示,医改新方案一定会在今年出台。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框架将在今年确定。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焦点将集中在如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基础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对公共医疗投入力度如何;如何解决“以药养医”的医疗机制以及药价虚高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以改变医药行业“层层批发、层层加码”的现状。2007年,国家必将加大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力度。(本刊记者:付锋林)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