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5, Issue 9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59 » 解密中国商学院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解密中国商学院

Year:2005 Issue:9

Column: 时事中国

Author: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Release Date:2005-09-05

Page: 42-45

Full Text:  

目前,全国设有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的院校已经由1991年的9所增至95所;全国市场需要约30万名高级经理人才,而我国现在每年只能培养3万多名MBA。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增长,MBA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增加,MBA供需失衡的状况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在MBA读什么

今天,几乎所有想在商界有所作为的年轻人都知道,MBA是增强长期职业生涯前景的一条康庄大道。它能增进你工作的灵活性,提高你获得权力的能力,是进入高层管理的门槛,开启前程的平台,是最新商务技巧和理论的基点。对于那些想开创自己事业或家族商业的人来说,它也可能是一个出发点。冒险的投资者也喜欢MBA。对他们来说,MBA能提供经营和建构企业的坚实的基础知识。

每一个学员在入学面试时都会被问起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读MBA?为什么现在读?

据调查显示,国内目前就读MBA的人基本上抱有4种不同的目的:一、原来境遇不好,想换个身份,换个社交网络,换个活法;二、原来境遇不错,但不甘平庸,想读MBA更加充实自己;三、职业角色有了转换,工作中确实需要MBA的系统知识;四、各种总裁级人物,想通过MBA提高领导技巧和管理水平。

仅从这四种报考心态来看,MBA的高门槛就可见一斑了。首先,学费高。今年,某媒体对国内10多所知名院校MBA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MBA学费从4万到8万元不等,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的学费竟然超过13万元,贵得令人咋舌。名校收费标准在这几年内大幅增长,2002年起又增加了EMBA,学费在14万到25万元之间。但尽管如此,人们在选择MBA院校的时候,首先会考虑院校品牌,院校品牌效应是一个MBA的增值点,从名牌院校出来的MBA获得高薪、知名企业青睐的机会远远大于普通院校毕业的。此外,在知名院校读MBA更容易结交一些在商界鼎鼎有名的总裁级人物,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奠定一个高端的圈子。

其二,所学课程含金量高、面广。国内MBA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类,其中核心课程为MBA学生必须掌握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技能,选修课程则突出不同管理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MBA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在广泛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特定的管理领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具备从事相应专业管理的特长。MBA的核心课程具备以下两点基本要求:(1)内容大体涵盖MBA需要掌握的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每一课程的内容较全面,以保证MBA学生在不选修该领域其他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对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仍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以北大光华普通MBA班为例,学生在校期间需必修管理学、市场营销、公司财务、应用统计学、规划与决策、会计学、管理经济学、生产与作业管理、商业信息技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英语。专业方向必修课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方向(领域)特点,以使MBA学生在全面了解管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对自己喜好的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从事相对较为专业的管理工作(如市场营销、财务与金融、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等等)。因此,专业方向必修课主要按照专业方向(领域)开设,并在相关专业方向讲授较为深入的内容,并要求MBA学生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

MBA专业方向必修课包括以下几个专业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决策与信息管理、战略与国际企业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此外,为了保证对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了解,MBA学生在主修方向之外还必须选择一定学分的其他方向的选修课。

第三,MBA对学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目前中国MBA报考资格为“具有本科学历,工作三年或三年以上,或具有专科学历,且工作五年或五年以上”,这种限制是为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为MBA作为一种应用类教育,学生只有具备较长的工作经历才能很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才能在工作中切实体会管理的艺术及科学性。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MBA的平均年龄是28岁左右。而且,知名院校在这方面的优势是非知名院校不可比拟的。比如,由李嘉诚基金会捐助成立的长江商学院,2004年MBA新生报名数远远超过了招生计划,校方不得不因此增加了一个班。入学新生的平均GMAT成绩高达700分,与美国十大商学院的水准持平。大多数学员不仅毕业于一流名校,而且在微软、西门子、惠普等跨国企业有过多年从业经历。但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大多数非知名院校的MBA缺少良好生源,一部分院校由于缺乏名牌效应,报名者不多,导致只要报考并过了初试线就录取,这使得在面试的时候对学生的年龄以及其工作经验就放松了要求。

第四,社会对之期待高。高门槛的要求使得社会对MBA的未来充满期待。1993年,当第一批“国产”MBA毕业生走出校园时,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其中一人立即被民营企业济南先明机器有限公司聘为总经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完善,MBA头上的光环已经不如刚诞生时耀眼,但名牌院校的MBA还是众多企业高薪聘用的对象。

前两年中国MBA毕业生最想加入的公司排名大致是这样的顺序:麦肯锡、波士顿顾问集团、思科、高盛投资银行……等“有实力有效益又体面的”企业。现今又是如何呢?“张敬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医疗部高级商务代表;王兴贵,华辉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元,硅谷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徐中,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宗,北京创业版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王迎庆,北京创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这是清华经管学院2004年毕业生的去向表。而对1994年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办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调查显示,中欧毕业生的“毕业3个月就业率”达到96%,“3年薪水平均提高幅度”达194%,毕业3年后年薪平均达到50万元人民币。MBA毕业后多数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就业,外资企业是MBA的最大“婆家”。据清华经管学院MBA项目负责人石永恒教授介绍,目前,国内MBA毕业生的去向多为外企和民企。

MBA在中国

在中国,MBA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中国正值百废待兴的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政府深深感到要振兴中国经济,首先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讨论了合作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意向。1984年,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管理学院联合在中国首次开办了MBA教育。这种国际合办的MBA在大连理工大学一共办了5年;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合办的中欧管理中心,1994年更名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还有西安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办的中英合作项目。这三个项目是中国探讨和试办MBA的开始,也是中国MBA教育的一部分。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开展设置和试办MBA学位的工作,并于1991年在清华、人大、南开等9所院校进行试点。目前,我国已经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MBA课程,每年招生人数3万多人。考试方式从单考、统考、发展到今天的联考。

由于政府的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MBA教育发展很快,但与国外成熟的MBA教育制度相比,国内的MBA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制偏长、适宜MBA教学特点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材和案例建设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些院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MBA招生条件和文凭发放条件,学生质量不高,影响了MBA在社会上的总体形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但MBA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里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大学比较侧重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已成为MBA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据说哈佛的MBA在两年内要分析800到1000个案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处理2到3个。中国教育也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案例数量太少,尤其是国内企业的案例只占极少的比例,这使我们的MBA缺失了不少模拟真实的机会。而这些在MBA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一些具长远眼光的专业人士早已指出,之所以说国内MBA教育师资投入远远不足,关键在于这部分成本不仅包括教职人员薪金,还应当将课题研究的资金囊括在内,而研究能力薄弱几乎是国内商学院的通病。国内MBA教育一个广受诟病的弱点是教材、案例与现实脱节,大部分教材都是舶来品,从理论观点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尽管现在许多商学院都重视研究国内案例,但在案例的选择和分析深度上存在严重缺陷。

而且,在师资方面,不少国内商学院瞄准的国际级教授大都是华人学者,这就将本已稀缺的资源又圈定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围绕这部分师资的争夺必然越演越烈,而成本支出能力则将是竞争成败的关键。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市场这么大,在生源上近期不可能出现激烈竞争,而在师资方面则可能出现互相挖人的情况。”实际上,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原先就是北大光华EMBA中心的主任,并教授会计学课程。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不无担心地说:“这个‘市场’是大家共有的,但中国人有时做事情很绝,你不高我高,总之一定要把人挖走。从市场原则说这样做没什么错,但要看到中国MBA教育还在起步阶段,一上来就打价格战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而且很容易吹起泡沫,把整个市场做坏。”

另外,中国的MBA良莠不齐,有很多非知名院校也开办MBA,但是由于生源、师资、资金设备赶不上,与国内知名商学院形成“两极分化”的趋势,这又是中国MBA的一个问题。

MBA,让我们得到什么

尽管国内商学院存在诸如师资、资金、案例等等的问题,但在中国本土而言,MBA仍然炙手可热。尤其来自知名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国内各大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不惜重金聘用的管理人才。

国内某媒体对中国主要商学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MBA的就业率基本还是100%,制造业首次成为MBA就业最热门行业,就业比例高达25%,紧随其后的行业分别是信息通讯、金融服务、咨询、快速消费,比例依次是11.6%、10.5%,9.8%,8.7%。

对MBA学员而言,两年的学习生活不仅是职业生涯的重新定位,也意味着两年的智力、财力投入是否能得到合理的回报,薪酬自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工作第一年如果能将学费投资收回来就可以”是很多MBA学员就业时的预期。从《2005中国MBA就业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国内知名商学院MBA学子的薪水回报可以轻松达到这一目标。根据对国内主要商学院的调查,2005届中国MBA就业后第一年的预计平均收入为10.8万元;据智联招聘的网络调查,平均年薪也有9.62万元。综合分析,MBA毕业后的薪酬与就读前相比,平均增幅达50%以上,其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远高于此。

根据中欧的调查报告,2005年该校学员的平均年薪为25.6万元,而去年是20.9万元。

在接受调查中的长江商学院首届51名毕业生中,年薪由最低5万元至最高61万元不等,平均22.7万元。长江商学院CDC主任徐庆菁表示,长江MBA学员就读前后薪资涨幅超过135%。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调查显示,两校MBA学员薪酬涨幅都高于50%。浙江大学刘学金分析指出:“学员薪酬上涨,一方面是由于职位转变,一方面是由于浙大50%以上的学员都选择去上海、北京,这些地方薪资一直就比杭州高。”

对近千名学员的网上调查也显示:32.8%的学员薪酬涨幅在100%以上,23.7%的涨幅在50%~100%,21.7%的涨幅在50%以下。

当然,来自中西部商学院的调查显示,部分MBA毕业生第一年的薪酬达不到10万元的标准,低的甚至不到6万元,但比就读前均有30%~50%的涨幅。

美国《财富》、《福布斯》杂志对美国MBA作过调查,结果表明没有MBA学位的学生,毕业后历年收入增长率只有MBA毕业生的一半,MBA学位带来的平均年收益是2.9万美元,毕业生平均用4.1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他们所有的投资,包括学费和在就学期间放弃工作的经济损失。

在国内,清华大学1999年毕业的MBA平均起薪为每年8万元,2000年夏天的毕业生为10万元。中国人民大学2000届MBA毕业生50%左右在金融机构,40%左右的在高科技行业,平均年薪达11.8万元。而北京大学首届国际MBA毕业生平均年薪更高达23万元,大部分人的年薪是20万元左右,最高的达83万元,最低的也有9万元。

MBA教育仍然是2005届MBA学员转换行业的最佳跳板。《每日经济新闻》对国内各大商学院的调查显示:几乎半数MBA学员毕业后转行。在长江商学院,57%的学员毕业后转行:中欧商学院60%的MBA学员毕业后转行;而在上海交通大学,这一比例高达80%。智联招聘网上的调查数据则显示:36%的学员转换了行业。■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