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世界报》撰文论述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挑战特点:制售一切并销往任何地方。认为关于中国,过去的印象不复存在,人们的看法已经发生转变。这个正在成长起来的经济巨人既让人为之着迷,又让人感到害怕。经济学家们的看法不足为怪:他们认为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子其实跟发生“9·11”事件的9月11日同样重要。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推行经济改革25年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经与英国不相上下。根据官方数字,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美元,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1000美元,与1979年相比增长了两倍,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甚至超过6000美元。仅中国就占到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8%,占到全世界出口的8%(是2000年的两倍)。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7倍。
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铜、煤炭和水泥消费国以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内的重要一员。从科研经费投入(2004年为500亿美元)来看,中国已被看做世界第三大科技强国,虽然这么大的投入能带来多大的收益还不确定。中国在航天和体育领域也雄心勃勃,已经成功申请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中国6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7400亿美元,(截至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7110美元——编者)开始接近外汇储备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8200亿美元)。这些经济成就再加上15年来保持在9%到10%的经济增长速度,让人感到中国不久就会加入世界最发达工业国家组成的封闭的八国集团。
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有11家。(在今年7月12日公布的全球500强中,中国企业有18家——编者)更可喜的是:根据《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在全世界效益最好的2000家企业中,中国大陆企业有25家、香港企业有28家。
中国制造一切
正是在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之上,在外国投资的帮助下,中国开始成为出口的领头羊,并到国外四处投资,包括收购一些名牌企业。最新的例子就是收购法国香水和化妆品经销商马里奥诺公司。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大约有5000万人(如果把来自香港和台湾的侨民计算在内大约是8000万人),华人社团在中国这种“外向型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国外贸出口总额2000年是2490亿美元,4年后多了一倍还多,达到5930亿美元。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本地区国家(日本、韩国),现在跟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两个地区经常与中国存在贸易逆差。
北京努力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来扩大出口,结果在世界上占据了足以让竞争对手胆战心惊的市场份额:占据拖拉机市场的85%,手表和玩具市场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比例,照相机市场的55%,手提电脑也是这个数字,电视机和洗衣机市场的近30%,钢铁市场的15%。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出口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20年里从6%上升到25%,中国因而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领先于日本,屈居德国和美国之后,而且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其实“中国制造”也给当地消费者带来福音。2004年,世界头号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从中国大陆进口了180亿美元的商品,该公司的供货商有80%在中国设立了采购点。
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制造一切,中国产品行销世界,中国也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投资者。近8000家中国企业在大约160个国家投资,总投资额估计在150亿美元左右,有50万中国人在海外为这些投资项目工作。在家电(海尔集团、TCL集团)和通讯(华为公司、宁波波导公司)领域,中国品牌正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成员。2004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个人电脑部分,标志着这种占领市场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不再仅仅追求外延型增长和规模效应,还要建立自己的标准,这是决定工业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
北京介入越来越多的另一个领域是能源。中国的石油企业不等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已经开始向产油国进军。它们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政府意识到能源不足的严峻性之后就开始向国外寻找出路。
总之,新千年伊始,在从农业到电子行业的所有领域,中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2002年决定进行改革以促进外汇管理,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力度只会更大。但是,这种增长模式是以出口为基础: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5%,印度和巴西均为30%。
经济学家们的看法不足为怪:他们认为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子其实跟发生“9·11”事件的9月11日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