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5, Issue 8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58 » 李志强重塑清华紫光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李志强重塑清华紫光

Year:2005 Issue:8

Column: 人物中国

Author: 文/本刊记者 边远

Release Date:2005-08-05

Page: 84-86

Full Text:  

在采访清华紫光总裁李志强之前,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这位清华产业“少壮派掌门人”的讯息,与很多业界“少帅”不同,出自清华的这些管理者其实更低调、更务实,虽然不乏活跃与浪漫的色彩,但更多地体现了浓郁的清华情结。采访的时候气氛很活跃、很自由,一种朋友式的聊天让时间过得很快。

“双重性格”演绎人生

第一次见李志强,是在“2003年中国数字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同事指着一名刚走下颁奖台就开始到处照相的“摄影师”告诉我,“那就是紫光总裁李志强”。那天他获得了“2003中国数字人物”的称号。后来听李志强说他很喜欢旅游和摄影,因为从眼睛和镜头两种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心灵的感受是不同的。

第二次见李志强是在2005年DONEWS五周年聚会上,那是一次IT草根与精英的经典聚会,他为那次聚会带去了一份大礼——紫光最新上市的“月光百合”笔记本。当他和盛大的唐峻一起离开会场时,我听见旁边一同行慨叹道:“俩牛人,一个IT娱乐人物,一个IT活跃人物。”唐峻从软件到游戏的跳跃,把一个不强的企业做到很强;而李志强从地产转到IT,演绎了把高校科技企业从很弱做到更强的神话。

了解李志强的人都知道他的“双重性格”:一面是稳健与理性,一面是激情与浪漫。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得他上任伊始一面是大刀阔斧地削藩消肿精简机构,一面又是转岗分流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得他积极倡导企业“简单的管理,高效的运行,健康的生存”理念让紫光稳步前行,同时又敏锐地抓住机遇促进紫光三年三步走、三年大变样的飞跃;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得他既有儒雅谦和的本又有不怒自威的势,既能在公司15周年纪念日的清晨站在公司大门口用亲自奉上的一枝红玫瑰来铭刻自己和员工的那份情感,也会在各级预算会上以他犀利的提问和直指关键的问责令汇报人不敢敷衍……

年届不惑的李志强,在跳跃的职业生涯与跳跃的人生感悟中,挥洒着他职业生涯中最快意的笑容。

“只要选对了路,就不怕远”

人们通常把40岁定义为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的确,40岁昭示着既将进入下半场。没有了20岁时的幻想,淡化了30岁时的狂妄,此时,沉淀在心底的是如何盘整职业人生,并根据时局的变化和上半场的经验,慎重选择一件认为值得下半辈子干的事情。李志强就在自己快40岁的那年,接手了曾经声名显赫而今却出现净利润亏损的清华紫光,选择了他在清华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2002年,李志强低调入主了清华紫光,面对沉疴积弊、危机四伏的亏损企业,面对着人心浮动、甚至观望的紫光员工,李志强并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坚定地说:“只要选对了路,就不怕远!”

紫光总裁李志强向吴仪副总理介绍紫光大幅面扫描仪

紫光总裁李志强向吴仪副总理介绍紫光大幅面扫描仪

2002年底,清华紫光扭亏为盈,拳头产品紫光扫描仪连续6年蝉联市场占有率冠军;龙头产品紫光笔记本细分市场,销售额稳步上升;2003年11月,清华紫光逆势而上,高调推出紫光台式电脑,宣布进军台式PC;2004年业内盘点,清华紫光不仅完成了三年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刚刚上市一年的台式PC更是业绩非凡,杀入年度销量前10名;拳头产品扫描仪继续占据销量榜首位置,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三年,对于人生而言实在不长,然而对于紫光而言却是一次重生。从传统的多元化企业转化成专注于IT与通讯的高科技企业,是清华紫光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构建自主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应用、渠道增值分销三纵四横业务体系,到扇形拓展进入手机、传媒、医疗电子、娱乐电子等相关领域,业绩连续三年翻番,令业界瞩目。是什么让紫光从危机中走出来成为IT冬天的火种?李志强笑着说:“危机是什么?‘危’和‘机’是共同体,有危险就有一定机会。”只是机会在哪里?如何才能扭亏为盈,李志强天天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夜以继日的苦思冥想让他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紫光之路”,代价却是因为长期忙碌上火导致掉了一颗牙齿。谈及此事,李志强幽默地说:“其实当时清华紫光董事长徐井宏的功劳和压力比我多得多,徐井宏英明的地方就在于选择了李志强这么一个能干活爱上火的人。”

爱上火的李志强着实让清华紫光又“火”了一把,蒸蒸日上的业绩,步步为营的扩张,使得业内人士不得不重新审视清华紫光,这个被称为中关村三面红旗之一的高校科技企业。确实,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神州大地涌动的时候,北京的中关村在1984年率先诞生了中科院门下的联想;1986年,北京大学开高校之先河,成立了北大方正;两年以后的1988年,清华大学凭借大量的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成立了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这就是清华紫光的前身。而今,这三个具有中国特殊背景的高科技企业,历经风雨,在中国成就了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典范。

李志强很谦逊地说,这些成绩只属于过去,如今的清华紫光和所有国内的IT企业一样,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和生存环境恶劣的形势,“从内而言,管理正在提升过程之中,历史形成的大量的库存和应收要去排解和消化,有些投资股权存在潜亏的可能,这些都在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的思想和观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在传统国企里司空见惯的弊端还存在于企业的一些角落,那种轻计划、疏管理、保守的思想以及跑冒滴漏等企业病态都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痼疾。所以,要继续进行紫光的文化再造和管理提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从外在竞争环境而论,国外品牌从高端到中端低端,全线出击,在市场中采取‘三光政策’。以前我们只是在高端受到技术的制约,中低端市场上都有空间,而今国外品牌在低端产品也不放过,通过技术壁垒和价格策略把国产品牌逼向绝路。销售模式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国外品牌也在渠道扁平化,打掉中间层,施行本土化的市场‘大扫荡’。我们在本土化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则在一点点消失,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恶劣的产业生存环境。”

“我们的对策是什么?向前看!发展是硬道理。不认命,不听邪。我们的办法是,以增量带动存量,紫光现在必须产生新的增量来激活原来沉淀的东西,逐步完善IT产品线,实现‘大IT战略’。我们现在如果没有动能,就没法产生势能,而且要把原来的势能再转变成新的动能,就要把我们的经营性资产持续优化,通过整合让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这样,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通过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个人能力,形成企业活力。”

高瞻远瞩,换标“UNIS”

2005年7月,清华紫光悄然更换标识为“UNIS”,为的也是给民族企业国际化铺路。的确,取一个以英文字母组成的公司名称,全面引进国际通行的CI体系,特别是视觉识别的VI系统,都无疑是企业迈向国际化进行跨国经营的必经之路。

2005年伊始,清华紫光已做好了更换标识的各项准备。7月1日,借助2005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清华紫光全面启动了企业标识的更换工作。与联想、科龙等企业换标的做法不同,紫光此次舍弃了以前的毛体字和公司标识,把原有的毛体“清华紫光”四个字改为简洁而具前瞻性的“UNIS”,并没有刻意地在某个时间点宣布启用新标,而是在今年最大的一次消费电子展上赫然亮相。

其实,UNIS对于每个熟悉紫光的人而言,都并不陌生,从UNISSCAN(紫光扫描仪)到UNISBOOK(紫光笔记本),它都一直存在着,只不过没有像公司标识这样彰显、独立。那末这一次的换标意欲为何呢?

李志强介绍说:“毛体的‘清华紫光’是每个紫光人的骄傲,也更能直观感受到来自于清华大学的精神和力量。作为企业,清华大学的背景资源为紫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紫光作为高校科技企业的典型代表也为高校办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企业毕竟是企业,清华大学的无形资产也会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联想,而在市场中立足长远的企业,其根本还是要打造自身完全的品牌和自身负责任的实力及竞争力。为了更纯粹紫光的企业内涵,并在识别系统上与国际接轨,为品牌国际化推广打好基础,紫光决定将紫光品牌产品所共有的英文标识UNIS作为公司的品牌核心。‘UNIS’是‘University New Idea Splendour’的缩写,意为‘大学之光,创新辉煌’,并蕴含UN(联合)、UNI(统一)、UNISON(和谐)之义,这样一来不仅更加企业化,而且更加国际化。清华紫光希望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和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把自己强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推向世界,以自主技术闯入国际市场,与世界人民共同分享。”

紫光集团易帜换标

紫光集团易帜换标

“狼性”统帅打造“虎狼之师”

做企业毕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也许李志强在清华紫光的这三年,最大的成就并不是扭亏为赢,而是造就了一批年轻而善战的紫光人。在“狼性”和温情之间,李志强把企业文化与个人修养展现得自然而然。

众所周知,校园是自由而严谨的,严谨的是学术,自由的是思想,所以当“宽容”的校园文化融入紫光时,无疑会助长企业的惰性。而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于是李志强从“狼性”文化的研究,构建了“狼群结构”的管理模式。他说,狼总能以敏锐机警、冲劲十足、骁勇善斗、团队合作而获得生存空间,而这一点也正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于是,李志强在紫光的这三年,不仅从员工中发掘提拔了一批年轻善战的“骁将”,打造了一支“狼性”管理团队,还培养了一支精良的“虎狼之师”,战斗在紫光的每一个岗位上。

李志强告诉每一个紫光人,官不是封出来的,是打出来的,能打下多大的天下,就能当多大的官,能带多少兵,就能打多大的仗。要学习空军部队,从驾驶员到司令员都能升空作战。将军是打出来的,当了总统也可以驾机亲临前线。所有的干部要上一线去指挥,要有“50米内刺刀见红”的真功夫。

当李志强选择清华紫光时,他就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是学水利的,又曾经是跳高和百米运动员,所以有体力,能吃苦,适合从事企业管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

李志强喜欢用跳高来诠释人生,“跳高运动员最重要的就是选好高度,不能太高,那样很可能跳不过去而没有成绩,而太矮了又浪费体力,浪费机会。人生也要有三个高度,第一个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高度,第二个是自我挑战的财富高度,第三个是追求幸福的高度。这就是人生的三部曲,要努力达到第二高度,再往第三高度上争取。而确定这个高度的时候,和运动员一样,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顺利。”

以前,李志强做过房地产,他是被改革开放大潮卷下海的第一批知识分子,下海的原因就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度,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的高度;40岁的李志强接手清华紫光——一个业已出现净亏损的问题企业,把这样的企业带向成功,这个财富代表的数字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个高度,自我挑战的事业高度。

如今的清华紫光重现活力,李志强成功拯救了清华紫光并赋予其更为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成功跨越了人生的第二个高度,那末,他的第三个高度在哪里?从新装修的紫光大楼上那醒目的“UNIS”标识上我们猜测,也许是事业蓬勃的幸福感,李志强说他追求这个高度。

40岁的职业经理人有许多优势:成熟稳重、经验丰富、阅历多彩、能力冠群、智慧练达、知识结构趋于完善、社会资源基本掌控、身心健康正值人生最佳、心态也稳定到想干一件切实可行的具体事的时候。李志强在IT这个圈子里,从外来者变成了领军人!■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