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旅日现代美术家,日本爱知县政府国际课亚洲事业发展部政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毕业于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获现代美术专业硕士;后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被专家誉为开辟了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张晓东博士一直致力于现代美术创作。旅日期间,由于其在专业领域内的卓越表现,被誉为日本“新锐”青年画家,收录于《日本现代艺术名鉴》,并受到前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的接见。张晓东博士于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年仅27岁,成为当时国家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最年轻的画家之一,主要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目前,其绘画作品被日本著名现代美术画廊APA签约代理。对于其艺术创作活动,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CBC电视台等媒体都曾制作专题节目予以报道介绍。近年来,张晓东博士致力于探寻造型艺术体系的重新构建,尤其是将动漫艺术形式融入现代艺术表现领域。
张晓东博士受聘于日本爱知县政府,成为其国际课亚洲事业发展政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是该组织中唯一的外籍艺术家成员。近期,张晓东博士受研究会委派,正在国内北京、上海、湖南三地进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状况调研,以寻求中日双方政府机构、相关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之间在动漫产业、传媒技术以及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报道:目前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您将要开展的合作搭桥有无影响?
张晓东(以下简称张):我对中
日关系发展前景始终持乐观态度,目前的问题出在日本少数政客身上,日本绝大部分民众对中国人民也是友好的。只要双方加强沟通,正视历史,就能携手共进,实现双赢。中日关系出现一些问题,我想是暂时的。5月份,我就促成了一个日本访问团对湖南的访问,访问的实际情况完全打消了访问团成员访问前的担忧。
中国报道:日本爱知县作为日本的一个地方政府,为什么会面向亚洲展开如此庞大的文化产业拓展计划呢?
张:你可不要小看爱知县,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世界范围内,今天的爱知县已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制造中心,汽车、机床、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产业闻名于世。目前,爱知县的年生产总值(GDP)已达到32兆日元(约合21760亿元人民币),占世界年总产值(GDP)的1.2%。也可以这么说,爱知县的经济规模相当于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爱知县目前正在进行中部国际机场和磁性悬浮式列车中央新干线的建设,力图将爱知县建设成日本一个面向世界开放型的窗口。近期,爱知县承办的世界博览会也向世界表明了这一点。
近年来,日本经济不够景气,主要原因是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但是,以动漫与现代传媒技术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为日本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日本动漫产品现在已占到世界产量的60%左右。因此,日本政府将文化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和扶植的支柱性产业,并成为其基本政策。日本作为一个动漫大国,拥用强大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如何挟己之长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文化市场,应当成为其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工业产业已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持续发展。而且,许多传统产业都伴随着高能源消耗、污染环境的恶果,而文化产业却在这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竭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甚至不少国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知识经济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而是一种实实在在、不断创造新奇迹的新经济形态。
中国报道:请谈一谈您这次中国之行的具体使命。
张:我这次回国调研的目的与任务非常明确。受日本爱知县政府委托,携带着为中日文化领域产、学、研嫁接合作桥梁的美好愿望,将重点对北京、上海、湖南等区域文化产业进行全面调研,希望在一定期限内提出符合中日双方利益,能够取长补短、切实可行的合作提案,真正实现两国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重点在于探寻动漫传媒、美术、舞蹈、音乐等艺术领域传统表现形式与最新IT技术的结合以及在这些领域创新性人才合作培养等。
无论是从开拓中日文化交流的意义上、还是从开拓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合作方面来说,爱知县都看好中国的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爱知县政府己关注到中国的动漫产业从2003年80亿元迅猛增长到2005年500亿元的发展态势,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年6月份,杭州成功地举办了国际动漫节,使得爱知县和中国一样对这个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更令我倍受鼓舞的是,我发现我们国家已经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非常高的战略位置。当然,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实力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仅占GDP的0.8%左右,这是一个极低的数值,但这说明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我现在的使命真是顺天时、应人愿,我定将尽心竭力,搭桥牵线,不辱使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尽绵薄之力。
中国报道: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动漫文化大国,您能不能谈一谈两国在这个领域的差别以及形成原因?
张:日本作为世界上一个动漫产业大国。其形成原因除历史因素外,也有现实的因素。动漫艺术在日本的发展历史较长,深入人心。全国之民普遍认同与喜爱的一门艺术没有理由不发达。实际上,动漫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混合体,是传统的美术、影视等多门类艺术与I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动漫产业是在借助了最新的IT技术之后才迅猛发展起来的。
动漫艺术兼具艺术的无限魅力和高技术含量,这使其成为一个产值巨大的文化产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日本成为动漫产业大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选择自己具备优势和特色的文化产业倾力培养与扶植;要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土壤;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一体化运营,最终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日本文化具有较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性,因此,其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够迅速的原因,恐怕就是在这几点上做得不够好。
中国报道:请您谈谈爱知县选择动漫文化产业向国际市场拓展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张:目前,日本动画行业的龙头老大——东映株式会社已落户中国海滨城市大连,实施动漫领域中日合作计划,吹响了全方位进军中国动漫文化市场的号角。其实,动漫产业并非我们认识的日本动画和漫画那么简单。动漫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主流文化和涉及多领域的立体产业。比如,著名动画艺术导演宫崎骏、押井守、大有克洋的作品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公认,其产业价值更不必说了。
爱知县钟爱动漫产业不无理由。日本动画行业的第二大公司——托姆斯艺术传媒公司就坐落在爱知县。该公司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创作出了诸如《巨人之星》、《牧敏》、《豆包超人》等一系列享誉世界的动画名片,而在中国现己家喻户晓的《名侦探柯南》、《哈姆太郎》即是该公司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推出的力作。鉴于日本作为动漫文化大国的优势,爱知县政府决心加大自身和国际间合作发展动漫产业的力度,除国际课专门设立亚洲事业发展部外,产业劳动部的新产业振兴课也出台了新的“爱知县产业创造计划”,该计划着重强调将在生活、文化、生产、传播、销售等领域内动漫文化产业方面,广泛寻求与亚洲,尤其是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报道:既然谈到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那么,您觉得我国当前艺术教育模式有何缺陷?
张: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觉得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首先,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容易使得一些艺术教育工作者沉迷于艺术观念与专业技能,脱离现实社会,自我陶醉,不关注该门艺术与时代的结合,更谈不上创新,成为自命清高的孤独者,同时也抹杀了艺术的传承生命力。
其次,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不能给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刀实枪干中学的环境与机会。使得许多人成为只是能够背诵大量的专业名词与术语而缺乏实践技能的“古代书生”。
再次,各高等院校包括艺术院校的产、学、研一体运行机制说的很多,而真正能够实际运行的很少。而产、学、研模式已证明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之一。研究开发成果为产品市场化、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与保证;产业运营既为研学者提供了实践舞台,锻炼了人才,又反过来为研学者回馈巨大的物质报酬,成为一个相互影响、极具激励的工作系统。
另外,艺术教育领域缺少了严酷的市场考验这一关,就使得在这个领域存在大量人才缺少脱颖而出的机会和艺术产品缺少市场价值等问题。
我个人也一直抱有一个理想:彻底改变传统的学院派教育模式,打破各个传统艺术门类的严格界限,构建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适应社会需求,与为国际文化产业接轨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想法,我们现在正在付诸实施。
中国报道:张先生原先从事现代美术创作,现在涉及动漫艺术领域,请问您如何认识动漫艺术与现代美术的关系?您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张:作为造型艺术家,我本人也正在尝试将动漫形式融入到现代美术的创作之中。我个人认为,随着数码影视图像技术对人们视觉环境的不断冲击与改变,造型艺术审美与造型艺术表现的关系也要随时代变迁而寻求变革。动漫艺术作为一种新的造型艺术体系,其内涵已不仅仅是指单纯的动画片、漫画这样的形式门类,而需要从时代的视觉文化传达的角度来加以认识。对于这种新的造型艺术体系的认识,不仅需要动漫专业教育界深入研究,也将是整个美术教育体系今后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目前,虽然国内对动漫文化的教育投资和产业发展热情很高,但认识有待提高。现在,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始筹办动画学院,更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动画制作领域。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对于动漫文化产业而言,除制作技术和投资外,构建新的造型艺术体系更为关键,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创造出代表时代文化特征的原创形象才是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国内业界人士业已达成基本共识。这次调研成果颇丰,达成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合作意向,比如共同合作创作《三国演义》等名著的崭新艺术表现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