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5, Issue 8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58 » 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崛起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崛起

Year:2005 Issue:8

Column: 北京共识

Author: 欧盟委员会主席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

Release Date:2005-08-05

Page: 10-12

Full Text:  

7月14日,欧盟新一届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抵京访问,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他进行会谈,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6日上午,巴罗佐前往上海参观访问,并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表演讲。《中国报道》通过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欧盟驻华代表团的多方沟通协商,特此独家刊发此次演讲全文。

今天,我非常高兴地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我们对自己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感到自豪,并欣喜地看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中国经济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我想套用一句你们可能听说过的拿破仑名言:“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今天,中国这条巨龙已经睁开了他的双眼。是你们的领袖邓小平在1978年唤醒了中国。而在最近几年,整个世界也如大梦方醒一般认识到了中国崛起的重要意义。但如今早已不是拿破仑时代了。欧洲并未被“震撼”,而是态度积极,深感兴奋。我们不应把中国的崛起看作威胁,而应视为机遇。我们之间活跃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就是最好的证明。

实际上,去年欧盟扩大到25国,这也是使得欧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部分原因。据估计去年中欧的双边贸易额为1750亿欧元。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我们必须提到,欧中之间的贸易平衡是非常有利于中国的。去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为789亿欧元,这一数字目前还在增加。我们承认,产生这一逆差的部分原因是结构性的,因而这一现象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我们也不该忘记有很多欧盟国家的企业在华有投资。但是我们还是要强调,中国应通过保证兑现其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来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进行政策对话并实施财政援助项目。

中国在过去25年中的经济崛起确实令世人惊讶。我想,即使不用精确的数字来占用各位宝贵的时间,也一定不会妨碍各位对这点的认同吧。而且中国经济还在继续增长。中国和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是经济领域,而且还包括政治领域的影响。

2001年,欧盟积极支持中国入世,这是欧中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管理中的一个关键伙伴。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作用。中国和欧盟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包括在联合国和其他组织(主要是世贸组织)中建立更有效的多边机制等方面。在地区层面,我们看到中国和印度,亚洲两个新兴经济体之间出现了更多的和解和合作。

现在让我仍然回到今天发言的主题:中国经济崛起。我并不需要解释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存在的一种担忧,那就是有人担心中国竞争力的提高会导致这些地区的外包及随之而来的失业。除此之外,尤其从去年开始,还产生了另外一种担忧:那就是中国对原材料和工业品不断增加的大量需求。

确实,中国的崛起对全球带来了挑战,但是也不要忘了,中国的崛起也带来了机遇。欧洲的消费者和公司能以较低价格买到中国产品,而且其他地方的产品也会因为竞争压力卖得更加便宜。欧洲的钢铁制造商、机械设备和电厂设备制造商高兴地看到,由于中国需求的增长而生意日益兴隆。港运当局也为中国进出口物流前所未有的增加而兴高采烈。

中国经济崛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中国本身带来的影响:每年有几千万人摆脱了贫困。无论什么样的援助项目都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此之大的范围内实现生活水平如此之大的提高。

然而,我想在这里把所有这一切,包括围绕中国崛起的种种过头说法,放在更大范围里做一个分析。首先,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确实很快。就货币量而言,中国今天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意大利的水平。尽管如此,但由于中国人口是意大利的20多倍,这使中国人均GDP还不到意大利的5%。即使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人均GDP还不到欧盟平均水平的20%。

其次,当谈到中国崛起时,还应该回忆一些历史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中国的崛起只不过是重回其过去的地位。早在1820年,中国的产出已占到全球三分之一。从那以后,世界上其他地区,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开始了长期的迅猛增长,而中国却停滞不前,甚至在一段时间里还有所倒退。所以中国就开始落后了。到1978年,中国的GDP只占全球的4%。即便经过20年的迅速增长,到今天,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中国GDP据估计也只占全球的11%。

然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速度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正是由于这一速度导致全球经济发生了一系列迅速而重大的变化,其中包括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向中国。正是中国令人震惊的复兴速度,以及迅速扩大的经济规模,对包括欧盟在内的中国贸易伙伴构成了挑战。

大多数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上升。但这样的发展速度,尽管令人欢欣,也隐藏着风险,这一点即使对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幸运的是,中国的领导人对此很了解也很开放。

我有幸在北京就这一问题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进行了坦率和真诚的探讨。他们对这一问题坦诚和现实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领导人对于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清醒的认识,我也对他们承诺使中国坚持现代化和对外开放道路表示了祝贺。我们相信,一个开放、现代化和稳定的中国对我们欧洲是有利的。

例如,有一种宏观经济不平衡的短期风险。还有一种由中国国内极大的收入差距所带来的挑战。因此中国领导人不断强调“平衡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包括城乡差别、劳工标准及工作场所安全等等。在这些问题上所做的调整不仅将提高中国的竞争力,还会促进整个世界经济。

我们高度重视中国在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根据竞争力及公平竞争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国承担并切实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甚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对中国来说,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生产力、生产效率以及如何使用自然资源。中国不可能在生产效率低下、大量浪费和严重污染的条件下获得长期发展。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可以获得大量收益。一般认为,中国产出1欧元的GDP所消耗的石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与日本相比,则是7倍。因此,中国应该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污染。

欧盟委员会与中国在此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我们向所关注领域的项目进行投资。中国已对欧盟的环境立法和标准表示了极大兴趣。对中国来说,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这一领域中不断努力,中国和世界才能从中获益。

我还应该谈及地区的安全形势。像对宏观经济的担忧,或者可能的环境限制一样,它也可能成为威胁某一地区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欧洲,我们已经知道领土争端的代价有多大。我们希望永远不再发生领土争端。我们所记取的教训就是欧盟存在的全部理由。去年欧盟的扩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我们也希望中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中国领导人多次表达了和平崛起的意愿。

正如中国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全球环境一样,欧洲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欧盟委员会正在为解决欧洲竞争力问题不遗余力地制定改革议程、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但是调整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欧盟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取消了纺织品的配额,这不仅使欧盟,也使其他国家遭遇到困难。

欧盟与中国在解决中国对欧洲纺织品出口问题上所采取的方法,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我们建立在接触与对话基础上的合作模式是可行的。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纺织品激增给欧盟一方所带来的挑战深表理解。

欧盟也非常高兴将欧中之间的关系继续向前推进。确实,我们与中方在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环保、能源、教育、信息社会等一系列领域中已经开展了很好的合作与对话。欧中双方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伙伴,但我们还愿意做得更多。同样,我们也正在确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与中方进行密切合作。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其合作伙伴的方式解决其他具体的遗留问题。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更好地承担起彼此间所应负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我此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所传达的信息。欧中双方的关系正在不断扩展。去年12月份欧中峰会上双方就彼此之间日益复杂而且重要的关系制定了一个全面、具体的新框架性协议,并对双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做出了政治表述。

我们还将制定一项新协议,共同做出重要的政治承诺。这一协议将确保操作上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同时也将推动欧中关系发展到新的政治高度。这也将有助于双方将在峰会上所做的承诺及彼此间政治对话的结论转化为切实的行动。这项协议还将包括一份既促进双方贸易投资关系迅速发展,同时保证我们在多边贸易关系领域共同事业的宏伟计划。我们将继续与中国接触,致力于促进世贸组织多哈谈判取得圆满成功,并且希望即将在香港举行的多哈谈判部长级会议能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重大贡献。很难想像还有比中国在过去五年里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更多的国家。促使多哈谈判迅速圆满完成是符合中国利益的。

如果中国能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帮助实现多哈谈判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将会美名传扬,并且更加富足、繁荣和昌盛。那么还有谁不会为中国的崛起而欢欣鼓舞呢?■

若泽·曼努埃尔·杜朗·巴罗佐(Jose Manuel Durao Barroso),1956年3月出生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毕业于里斯本大学法律系,并获经济社会学硕士学位。1990年3月任葡萄牙外交和合作国务秘书,后任外交部长至1995年10月。2002年3月17日,他领导的葡萄牙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同年4月出任葡萄牙政府总理。2004年7月,巴罗佐当选新一届欧盟主席。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是一所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专门培养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的非赢利性中外合作高等学府,成立于1994年11月,作为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先驱,学院最早在中国大陆开设全英语教学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课(Executive Education),是中国大陆唯一获得EQUIS认证的商学院。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