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男,1962年6月出生,清华大学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清华大学校学生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校团委宣传部长、国家专业实验室筹备办负责人、联合国UNDP96112项目办公室主任、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厦门海洋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现任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中国报道:清华紫光今年推广UNIS品牌,是出于什么考虑?
李志强(以下简称李):清华紫光成立于1988年,最早叫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更名为“清华紫光”。它是清华大学的第一家综合性校办产业,最初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将大学的科技成果产业化。“UNIS”品牌是University New Idea Splendour的缩写,意为“大学之光”。
“UNIS”品牌很早就有,只不过用得较多的是中文“清华紫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特别是信息产品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零关税,中国就成为了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紫光之所以现在开始推广“UNIS”品牌,主要动因还是来源于产品的出口。去年我们在紫光的最强项产品——扫描仪上有了一些动作:我们与英国公司合作,将产品输出到欧洲和美洲。外销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品牌支撑,因此我们就打上了“UNIS”标志。我们希望“UNIS”在海外不仅仅只代表一个标识,而是成为一种“高科技、优质量”的标志。
中国报道:中国企业大举购并外企,参与到国际经济舞台并与之竞争,对此您有何看法?清华紫光有何计划?
李:近年来,中国的许多企业都走向了海外,有的以
OEM(原始设备生产商)的方式,有的以股权并购的方式。我们认为,这些海外战略各有各的优势,没有好坏之分。各企业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发展方式。
具体到紫光,我们会谨慎地进行国际化,应该多做,少说,循序渐进,伺机而动。企业国际化不是一个形式——到华尔街设立一个办公室或是到欧洲成立一个办事处。我们现在有美国紫光、有香港紫光,但这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国际化。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海外赢得地位和声誉,带来持久的利润,并真正立足。
所以,紫光的国际化强调一定要把自己强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首先推向世界。去年紫光宽幅数字彩色扫描仪成功销往海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紫光扫描仪已连续七年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我们已成为世界上仅有的掌握该产品核心技术的两家企业之一。
中国报道: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一个企业的盛衰,您最推崇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李:我认为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只有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才能兢兢业业地工作,才能对得起股东、对得起社会的信任。
紫光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下了自己的企业宗旨:“承担历史责任,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清华企业和清华人的社会责任使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中,我们时刻强调企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去盲目地上规模,冲利润,实际上就是不希望以牺牲企业的长远发展来实现当下的繁荣假象,来营造领导者的个人荣耀。这才是对企业负责的一种行为。紫光要追求百年的基业,世纪的长青,就需要有一代代不计个人名利、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领导人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