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期始,《中国报道》杂志迈上了追求卓越之旅。
秉持“向世界报道中国”的宗旨、“从中外两个视角成就优雅而高端的政经大刊”的目标和“向中外读者展示宏大叙事中的中国史诗,让中外读者牢记快速变化中的中国表情”的特色,我们不揣浅陋,全力以赴地踏上了光荣而艰辛的远足之路。汗水为之洒落、笑容为之绽放,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中国前进步伐中的一声祝福、一个助力、一种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
给我们掌声和喝彩;给我们鼓励和搀扶;也给我们宝贵的批评和教益……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们在互相关注的目光中铿锵远行、共赴前程!
6月13日,是陈云同志百年诞辰,中国政府予以隆重纪念和追思。放眼古今中外,由这位中国经济的主要缔造者所创立和倡导的独特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在东、西方对抗的计划经济时代“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市场经济初期更是“众人划桨抢大滩”!一生两制,居间调停;淡泊明志,屡建奇勋。尤为可贵的是,在苏联和东欧转型的背景上予以审视,这位平素喜好不多、独嗜评弹的小个子老人的经历和情怀,堪称古今第一!历史塑造了陈云,陈云超越了历史。斯人斯世,恰如经济学家凯恩斯和佛里达曼所愿:政治家们如果要造福于民,终究会走到经济学的殿堂中来,并且谦虚地遵从于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的世俗智慧并以此造福民生。经国济世,惟有夯实经济基础,方能建牢上层建筑。目前,像“苏州现象”式的升迁之风已趋蔚然,更多的官员循迹勇进,抛弃庸庸“官本位”而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难能可贵。走好!中国的政治家。
在与物质世界的抗争中,没人斗得过市场。研究并探询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家们,更是以其智慧和心血,甘当中国市场经济的引路人和守夜者。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为薛暮桥、马洪、刘国光、吴敬琏4位经济学家颁授首届中国经济学奖,一时引为盛事。这4位经济学家和其他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验的一部分;他们的学术和风范,也已熠熠生辉地镌刻在中国经济大厦的基座上。在中国社会中,经济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从书斋中健步而出,成为显学,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咬定青山不放松,关注并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纵使学说不够“前沿”、纵使没有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帽子,中国人民献上的敬意也足有13亿之多。保重!中国的经济学家。
“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在中国历史上,对商人的鄙视和打击从未间断过。发端于宋朝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之花并未结出如英国“圈地运动”之后的现代工业文明之果。历史无情,造化弄人。上个世纪80年代始,一批“个体户”、“乡镇企业家”和“大承包”焕发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仅从“厂长”、“经理”、“总经理”、“总裁”、“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董事局主席”、“独立董事”这些名词变迁上,便足以触摸到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家的脉搏跳动的是何等地激越、有力!步鑫生、马胜利、牟其中;柳传志、张瑞敏、陈天桥——一个名字一段命运、一个名字一段传奇。失败者昭示后人,成功者鼓舞新晋。今天,上汽、联想、TCL、中海油、海尔、南汽等企业更是在跨国并购中或果断出手、或跃跃欲试,上演着一出出精彩活剧。“兵熊一个、将熊一窝”,企业家素质决定着社会的富裕程度,企业家精神提升着国民素质。衔枚急进、勇跳新高的中国经营者们任重而道远。做强、做大!中国的企业家。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而后者就是从老百姓的腰包里掏“银子”。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的消费市场,较低的收入维持着不低的支出,转型期的中国消费者用一己之力支撑着股市、房地产和应试教育等行业中种种不合理的成分。“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的老百姓,中国的消费者是最好的消费者。”贡献了太多的心血,也收获着太多的无奈。从传销、“造林”、“种仙人掌”等等一夜暴富的破灭的“神话”中,我们看到中国基层消费者对财富的渴盼是那样率真和朴素、可怜而无助。健康的商业社会需要成熟的消费者和消费观,中国老百姓正在用自己的血汗昂扬顿挫地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真不容易!中国的消费者,谢谢你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是制度创新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大江东去、泥沙俱下;万马奔腾、花草遭殃。政策屏障、信息鸿沟和法制缺席使弱势群体的呻吟更加尖锐、更加刺耳。从共和国的法官到形形色色的“打假英雄”、从为一元索赔屡当原告的“小人物”到为挑落股市圈钱大鳄而冲天一怒的红颜……转型中国、法制中国的故事充满了传奇,护法英雄、维权斗士的精神充满了不屈。敬礼!中国的护法者。
——自中国全面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所有创造财富的劳动者都是中国可敬的经济活动家。一砖一瓦、一米一粟,所有的劳动成果都在汗水中闪光。让我们起立、脱帽,向他们、也向我们自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