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戴相龙出生于1944年11月,江苏省仪征市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他1967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曾在云南省圭山煤矿和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工作。1985年至1995年,戴相龙先后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交通银行总经理、副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5年6月起,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2年12月起,任天津市代市长;2003年1月起,任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是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经亚欧各方磋商确定,2005年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于6月26日在天津市举行。本届亚欧财长会议是亚欧国家在新形势下探讨深化合作方式、共商发展对策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届时,将有来自亚欧38个国家和欧盟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的代表出席会议。在会议上,本刊记者专访天津市市长戴相龙,请他谈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交通及规划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等热点问题。
首次在中国召开,出席级别最高,参加人数最多
记者:对于亚欧财长会议,您有什么期待?
戴相龙:不久前,我曾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年6月是天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个难忘的重要月份,事实也的确如此。
亚欧财长会议成立之初,主要是落实亚欧领导人会议有关财政和金融问题的决定和精神,并通过对话和磋商推动亚欧之间经济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本次会议是亚欧财长会议成立以来出席级别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也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把会议地点放在天津,是对天津极大的支持,必将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天津发展形象,极大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和东北亚地区合作。
这次会议在“更紧密亚欧财金合作”主题下,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深化财政、金融与经济合作三个议题展开,除按惯例发表《主席声明》外,还要发表《天津倡议》等多项成果性文件。届时,天津必将被世人更加关注。作为举办地,天津一定会一丝不苟地做好这次会议各项筹备工作,不光会议硬件设施要一流,软件服务管理上更要一流。
城际轨道交通建成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30分钟
记者:天津跟北京虽然很近,但交通有时候也并不是很方便。您刚到天津工作时,把京津塘高速公路称为“羊肠小道”,听说您也有被堵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的经历。为了改善京津之间的交通状况,天津市政府将有哪些举措?
戴相龙: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户籍人口240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约有3000万人,只有一条普通铁路、一条双向4车道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天津市政府已采取管理、改造、新建等综合措施,全面改善与北京的交通,把两座大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继6月16日全长178公里、双向6—8车道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在天津开工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也即将开工。京津轨道交通起自北京南站,终点为天津火车站,全长118公里,建成后可30分钟通达,设计能力是3—4分钟发一次车,项目总投资预计123亿元,2007年底全线建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投入运营。我们正在将京津公路天津段双向2车道改为4车道,今年国庆节前竣工。这样,京津之间交通便捷了,就可以互为优势,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从天津到北京请个客,谈个事,很快捷。京津之间交通便捷了,天津会不会留不住人,我认为,绝对不会!
控制住房拆迁面积,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应
记者:最近两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很快,天津的房地产价格也在上涨。您4月份亲自到经济适用房定向销售会,随机选取了部分居民与之座谈,倾听他们的想法。您认为,导致天津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戴相龙:由于一个时期住房拆迁量集中,土地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商品房结构不尽合理,带动天津商品住宅的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记者:为了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政府有什么措施?
戴相龙:我们正在采取六项措施:一是控制住房拆迁面积。今年住宅拆迁面积低于去年水平,今后拆迁量必须与商品房供应量相适应;二是政府控制城市土地的供给,增加开工面积,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
三是调整商品房结构,缩减高档房所占比例,增加中低档、小户型商品住宅的供应量,使普通住宅占到总量的60%;
四是完善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充足的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
五是优化新建商品房的布局,1/3在市中心区,1/3在外环线以内,1/3在外环线以外,降低住房成本,政府把交通修好,方便居民在新居住区进出;
六是严格监管,严禁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和哄抬房价,抑制炒作、炒卖。
对退休及下岗职工一次性购房难,儿女又未立业的,住房可以先租后买;对退休老人无法办理住房贷款,由他的儿女来办,并继承房产权。
总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一定要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人和气爽。
世界500强中,已有70多家在滨海新区落户
记者:规划和建设天津滨海新区,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以及海内外的注目,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哪里?
戴相龙:1993年至2004年,天津经济发展年均递增12.8%,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9%。天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3个功能区,塘沽、汉沽、大港3个行政区和东丽、津南区的部分区域,是京津与环渤海两大城市带的交汇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近10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年均以20.8%的速度递增,2004年达到1250亿元。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略超过上海浦东新区。现在,天津港进出口货物中,有71%是外省市的货物。
世界500强中,有106家在天津投资,其中美国的摩托罗拉、日本的丰田、韩国的三星等70多家在新区。不过,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外资企业虽然很多,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相对较少。
记者:您说过,天津港是天津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比较优势。要想更好地打造天津港的品牌,您觉得,还有哪些工作可做?
戴相龙:我们正在加紧构建以天津海港和空港为核心的国际物流中心。天津港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到2010年,天津港区面积将由现在的3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预计投资500亿元,建设34项港内外重点工程。到2010年,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将从去年的2.06亿吨增加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从382万标准箱增加到1000万标准箱以上。预计今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60万标准箱。我们正在规划建设30多平方公里的保税港(人工港岛)。
此外,天津港已和北京建立跨海关直通协议。今年,我们还将投资4亿元,在天津港内建设6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于腹地。同时,要投资20多亿元,改扩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使海、空港联合发挥更大优势。
记者: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和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
戴相龙:规划和建设滨海新区是天津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性机遇。最近,我在国外演讲时说,要像当年重视开发浦东新区一样,规划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引起很大轰动。滨海新区的定位是: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宜居的生态海滨新城。预计到2010年,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年均递增17%以上,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