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5, Issue 11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511 » 李虹:拍一部好看的电影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李虹:拍一部好看的电影

Year:2005 Issue:11

Column: 文化中国

Author: 文/本刊记者 边远

Release Date:2005-11-05

Page: 108-111

Full Text:  

李虹,中国新锐女导演、1998年,24岁的李虹首次独立执导故事片《伴你高飞》,获得了国内外6个奖项;接下来的电视电影《黑白》荣获法国朗斯电视节“评委会特别奖”;她的最新作品《诅咒》日前受邀参展第18届东京电影节,并收到不错的反响。

赴东京电影节前夕,李虹在现代画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温文尔雅的她,没有半点上海女生对人的矜持和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也没有一丝电影学院毕业生的那种不可一世的优越感。她的外表一点都不像导演,反倒像个毕业不久的清纯女生。面对记者,轻声细语地将她的“秘密”娓娓道来。

关于那个“秘密”

记者(以下简称记):新片叫《秘密》,这是个什么样的秘密?

李虹(以下简称李):现在叫《诅咒》,一看就是特别商业的名字,其实我觉得并不是特别适合这个电影,跟这个故事不是十分贴切。当然从投资方的角度也许没有错,他希望能够有更多人来看,希望能够票房好,希望能够收回成本,这当然没错了;但这毕竟还是一个艺术作品,所以当中必然会有很多分歧。

对我来讲,《秘密》还是最适合这个影片的名字,整个故事讲的还是一个秘密。舞蹈团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一个女演员在演出当中突然死掉了;但她的死只是一个线索,因为她的死亡,这个团里的一对恋人——女的也是舞蹈演员,男的是灯光师,他们之间的关系由此突然发生了变化,两人开始互相猜疑,都觉得对方有可能是凶手;最后是个悲剧结局。

记:这部片子受邀参加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李:是的,我们参加的是“亚洲之风”展映单元,安排的场次挺多,而且有三次和观众交流的机会。

记:这次的男女主角都是明星,如何评价吴镇宇和田原?

李:吴镇宇和田原肯定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特别大的卖点。但我觉得是否在明星的光环下不重要,对我们的合作来说,我个人认为吴镇宇是一个好演员,他的表演和为人都让人信服,拍完之后,更加证明我的选择是没错的。

从我的角度来讲,他们是特别合适的演员。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是很特别的演员,包括吴镇宇,大家都会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他的气质和他身上的那种感觉,包括他的表演,和一般的演员都不太一样。他身上有很多特别之处,他能够把自然的情感流露出来,他很有急智,能把东西在瞬间爆发出来,这是我觉得他特别有魅力的地方。

而这两个演员在生活中,包括他们在表演中,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秘气质。这两个人都不是让人能够一眼望到底的,他们不是天真或单纯的,而是复杂的。你可能对他第一印象是这样的,可他又会在瞬间让你觉得他是另外一个人,深不可测。

其实田原这么年轻,按理说她应该简单一点;但实际这个女孩也是挺有意思的。我把她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拍摄之前到过程当中,不断地靠近她、了解她,因为只有熟悉她,才能知道她跟角色之间怎么建立联系。其实她也是属于那种思想内容特别丰富的人,但是她不轻易地表现出来;另外她的眼睛很会说话。

正因为他们俩都是像谜一样,而且会引起人的好奇心,想去探究他们,所以在这一点,我觉得他们饰演这两个角色是很合适的。

国内没有真正的恐怖片

记:《诅咒》是爱情惊悚片。日本的恐怖片可以说风靡世界,你觉得惊悚片和恐怖片的定位区别在哪?

李: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国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这可能跟我们现在很多特定的环境有关,例如我们现在的审查,不允许你用非自然的观点去解释很多目前科学还无法解释的问题;而恰恰我们知道的一些国外很成功的恐怖片都是以灵异现象或超自然现象来解释的。

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往往是那些未知的东西。可由于受到这样的限制,我们只能把他解释成一个阴谋,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臆想,或是一个梦境——观众对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期待了,所有的东西他都可以想象,这一丁点都不吓人。所以我觉得内地根本不可能有特别纯粹的恐怖片。

所以当我们最初说要做恐怖片的时候,我就想了很久。我觉得如果做不了特别纯粹的恐怖片,我宁可放弃。其实把这个剧本写成一个推理破案的故事也会好看,但这对编剧的要求很高,需要逻辑性非常强,而我们当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正是这些因素,我放弃了去做实现不了的东西。

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我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是从这对男女身上发生的变化上。其实这是一个情感的变化——这个东西是我能够从心理上去接受的。爱情故事千篇一律,但这个故事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爱情,而这个角度可能会使你感受到让你紧张、害怕的东西,也会有悬疑的部分。我发现,这些都是用来包装的东西,通过这些手段,我可以让这个爱情很好看,写得让你透不过气来,但它终究是一个爱情故事。所以最后我们把它定位为惊悚、悬疑的爱情片。

记:你平时喜欢看恐怖片么?

李:说实话,我个人不喜欢看恐怖片,因为我没有找到一部很好的范例,就是可以让我看了以后完全惊住的。有些东西当然我也害怕,可也没必要总是去挑战这种东西。其实很多人都会喜欢看带有一些冒险感觉的片子,里面有一些让你猜不出来的东西,或总是带来让你惊讶的感觉。如果一部电影让我不只看到外在的恐怖感觉,而能让我进入到人物内在中去,我会接受这个电影。

其实我看电影不挑,不是说我偏爱某一个类型,什么电影我都看。我们上学的时候很流行《闪灵》,还有希区柯克的电影我都很喜欢看,因为它抓人,希区柯克就是有这么大的本事,所以他的这些东西是做电影的人会去琢磨、会着迷的。

记:那你比较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

李:一直在变,这会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生活体验一直调整。学生时代比较喜欢看那种特别故作深沉的——这种电影现在不是说不爱看,也爱看,就是看得不多了;有一阵我特别爱看那些轻松的;有一段时间喜欢看浪漫的爱情片,简单、温馨。总之,无论什么类型,好片子都会打动人,不存在某个类型一定吸引我。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记:有欣赏的导演么?会不会受他们影响?

李:我没有刻意去对某些人做专门的研究,因为我不认为哪个导演一辈子拍的所有作品都好,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作品,也有相对不那么成功的;所以对我来说,我可能只会知道我喜欢的那部好电影。

记:你喜欢那些片子?

李:太多了。让我想想……很多年前有一部电影,让我看后很长时间不能从里面出来,是《邮差》。

其实不同时期都会有某部电影特别打动你,进入你的心里。

电影真的是太有魅力了!

记:这就是你走上导演之路的原因吗?

李:小时候当然不会去想那么多,可能因为父亲从事这个工作,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看一些电影,觉得这个工作特别的神圣,觉得自己也许能做一些事情。

记:拍《伴你高飞》是1998年?

李:对。

记:这么算来也都7年了,这7年来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

李:很多困难。但我觉得最大的还是自己的问题。人生中,最难对付的人可能就是自己。

因为我开头开得特别顺利,刚刚毕业一年多就拍了《伴你高飞》,那种机会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电影体制没有非常的市场化,所以没有取得很好的市场效应,也不能让很多人在电影院里看到。但是它在国内外也得到了一些奖项,比较被肯定。

拍完这部片子,我就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想拍什么东西,于是我一直在寻找好的故事题材、好的剧本。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你要斗争的对象就是你自己!你的生活环境、方式特别简单,虽然你的年龄在增长,你的体验在增加,你也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但它并不会像你电影里出现的世界那么丰富;而做电影的人也不见得为了一个故事拼命地寻找冒险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关键是看你有多敏感,你能不能去体验到和你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东西!那时候我发现要做到这一点特别难,因为自己的经历相对比较简单一点,生活里触及不到那么多的人,但我又想去做出很好的故事,所以有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寻找。

当然,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一点,我不想轻易地去做我不喜欢的东西,所以那时候也放弃了很多机会。拍完《伴你高飞》之后也有很多电影来找,但因为这部电影是儿童片,别人也会觉得一个年轻的女导演拍这种片子比较合适;但我觉得这对自己没有太大的挑战——其实我喜欢孩子,也特别喜欢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但当时没有找到让我特别心动的故事,所以我就一直没有妥协去做。

后来也有许多其他的诱惑,包括很现实的问题——因为你得生活,可能有电视剧或其他各种各样的片子,但我都把这些东西推掉了。我想,既然做电影,就应该纯粹一点。我也清楚这个选择会很辛苦,因为在几年的时间内可能什么事都没有,就在寻找你所谓的好的故事——这东西太虚无了。我想,其实这可能就跟作家写作一样,要写一本好书,最难受的就是怎么跟自己去较量。

一直到2001年,中央台电影频道来找我,说有一个电影,但是用胶片拍的,一听胶片,我就说行,就是《黑白》。其实这个故事对当时的我来说也特别陌生,是一个谋杀案,写一个警察和一个女摄影师的故事,这个女摄影师就是杀人犯,是艾敬演的。

我刚拿到这个故事后,觉得它和我好像没什么关系,我对它也没有什么切入点;但后来也是受到刺激——当时很多人都对把这样一个破案片交给一个女导演表示质疑,觉得不太合适。我听到这些,就突然觉得这是个挑战,这个类型我以前没做过,女性去做破案片可能会有很不同的感觉,自己可以试一试,所以就接了这个故事。工作了一两年,然后又开始寻找。

所以你问我碰到最大的困难一每个做电影的人,尤其是导演,这跟其他的职业很不一样,比如说摄影、录音、美术,你可以在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但是导演这个职业虽然也需要积累,但不是说你的作品越多你就会越了解,很多时候得自问,这个东西你为什么要做?或者是你要找的故事找对了没有?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记:你现在想拍什么样的电影?在寻找什么样的故事?

李:能打动我的,一定是情感片。我没有限定一定是爱情、友情、亲情,这些都有可能;但是我想找到能够真正把人性表达出来的故事,这就是我现在找故事的标准,我依然在找这种能够打动我的情感电影。

记:在前面你提到拍电影需要一颗敏感的心,你是否觉得这是女性导演的优势呢?可其实多数人却认为导演是男性的职业。

李:我从很久以前就有种观点:未来从事艺术行业,男性、女性不会分得太细,好的艺术家,我觉得他是中性的。

像很多男导演,他的片子如果特别好,那里面肯定有特别细腻的东西,哪怕是一部战争片,看起来很大气,但里面一定会有深入人的情感的部分。好多男导演可能有比女性还要细腻之处,这也是因为他本身具有这种中性的气质,所以才能很好地从事这个职业。

女导演可能会天性敏感一些,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她不可能仅仅是作为女人那么多愁善感,而需要对很多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担当,因为这毕竟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尤其是拍摄过程,对女性导演来说更是体力与精力的挑战!

电影《黑白》的剧照

电影《黑白》的剧照

中国电影的欠缺

记:作为导演,肯定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但实际上能够上映的影片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就使很多小成本制作但很有特色的片子很难被看到。前阵子你和贾樟柯等八个导演每人拍了个3分钟短片在网络公映,你是怎么看待网络这个媒介的呢?

李:这其实也是这两年的新生事物,我并不排斥。虽然我可能传统一点,认为在电影院看电影才是最美妙的事——我希望观众还是能有这样的欣赏习惯。但这也不是我一厢情愿的事情,因为现在媒体被改变的太多了,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看电影,可能都比你花很多钱买一张电影票方便的多。但从做电影的人来讲,自己的作品只要被别人看到,这个特别重要;与此相比,观众通过什么方式来看,反而没那么重要了。所以现在如果通过网络的方式能够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这就是件好事。

其实国外有很多类型的电影,短篇的、实验的、先锋的……我们国内相比还是单调一些。我特别期望的是有一个百花齐放的大环境,做什么类型电影的人都有,而且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有相应的播放渠道。

这次活动把一群年轻导演集合在一起,并推倒台前。我觉得现在的媒体如果十分关注年轻的导演,那对将来电影的发展将有特别大的帮助。

遗憾的是这个活动到后来商业味道太浓了些。

记:说到商业,你怎么看待商业大片?

李:好看啊!要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会被商业包装的一些东西吸引,像演员都有谁有谁、号称如何如何,这都是召唤观众的手段,我不排斥这种方式。

目前中国电影缺的是什么?现在很多做电影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做地下电影转过来,都在做艺术电影,我觉得这些并不缺,大家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但缺的恰恰是所谓的职业导演来专门拍摄一些商业片的力量。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和韩国电影比较,韩国电影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好,就是因为涌现出一批很成功的商业片,他们特别了解观众的口味,又有很好的商业操作,所以把这些电影包装出来后十分成功。

如果商业电影能够以一个主导的方式,把所有制作力量集中起来,那我们就可以开始良性循环:有人投资、有人来拍、有人来放,就一定会有人来看,然后就这样循环起来了。但如果大家都去拍一些没人看的电影,观众自然越来越少,到最后必然是一条死路了;当然,这样的东西也一定要有,时代还是需要不断造就一些精神产物,需要培养大师。

我拍前几部电影时,自己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但做到《诅咒》的时候,对自己的初衷特别清楚——就是想做一部好看的电影,也想尝试除了表达自己之外,做出能让观众喜欢的电影。■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