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它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该规划不仅受到举国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媒体的极大关注。
法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重中之重
法国《论坛报》发自北京的一则报道说,1978年,提高农业产量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成为中国重点考虑的问题,但27年过后,情况没有改变。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新口号“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与这个有关。
这则以《北京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重中之重》的报道认为,诚然,正如中国官方媒体援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丁元竹所说,经济成绩依然是主要的,但“这种社会和谐思想表明了中央政府下决心治理因不适当的政治决策和过快发展造成的种种社会难题”。
《论坛报》说,在近20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5%。这种高速发展必然造成一些损失,而这些损失大多是由农民来承担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曾因邓小平最初推行的改革很快得以提高。农业部长杜青林指出,土地是农民的救命血,是他们生存的惟一手段。但在近13年的时间里,有2000万公顷的土地被房地产、工业或基础设施计划征用。在1996年至2004年间,国家的可耕地从1.3亿公顷减少到1.22亿公顷。
另外,路透社日前发自广州的一篇报道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8年前,当四川贫困山区的陈华离开家乡来到富裕繁华的珠江三角洲打工时,她以为自己肯定能摆脱贫困。
但年初,她所在的服装厂突然停发工资。几个月来,她和工友们继续工作,希望最终能拿到工钱。然后,有一天,老板突然消失了,工厂也倒闭了。如今,53岁的陈华不得不在广州火车站附近的一座过街天桥上兜售地图。生意好的话,她一天可以挣30元钱。在工厂倒闭后的一段时间里,她曾靠捡垃圾谋生。她坦然笑着说:“至少现在我可以站在一个地方不动,而不必像在厂里那样整天来回走动。”但是,当警察巡视到天桥附近时,她和其他小贩赶紧溜了。
路透社的这则报道还作了如下类比: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这里到处是进口豪华汽车、五星级酒店和高档商场。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经济引擎之一。但是,在火车站附近兜售地图的陈华代表着中国社会—政治景观中一个最危险的现象:这个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中存在的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
这家通讯社说,北京已开始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例如,允许粮价上涨,开始直接向农业提供补贴。它还取消了已实施两千年的农业税,并试图取消地方上征收的一系列费用。其中一些措施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却使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不得不从其他地方筹集资金。
日本:中共五中全会将勾画和谐社会蓝图
日本媒体关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认为会议将决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基本发展方针,勾画“和谐社会”蓝图。
共同社的报道说,中国共产党从8日开始,在北京召开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上将决定从2006年启始的国民经济的中期计划“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中央领导班子在去年9月的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建立要扶持社会弱者的“和谐社会”,新五年规划将要制定具体的“和谐社会”蓝图。中国在2001年开始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依靠积极的投资,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一年增长了9.5%,2005年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国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失业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五年规划的方针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将要缩小差距,提高农民等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作为最优先课题。
在能源问题上,将明确地提出向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转换。五中全会讨论的农业和农民对策的重要性将超过能源问题,成为会议的焦点。中国的农民依然贫困。在大城市,生产力在不断扩大,但国内的消费很弱,所以对出口的依赖度很高。这些都是极为严重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晚版报道说,中国经济继续在快速运行。在中国政府提出抑制投资的去年下半年,曾有很多人预测中国“2005年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8%”。然而,今年1至6月份依然实现了9.5%的高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预测2005年全年的增长率将达到9.2%,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3年闯入9%的大关是毫无疑义的。中国今年的贸易盈余将大大超过1998年的434亿美元,看其势头有望逼近1000亿美元。从中长期看,环境污染和收入差距的拉大等社会问题也将拖中国经济增长的后腿。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已有相当大的改善,但是,在内地一些工厂严重污染空气和水,危害健康的事例不断发生。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的社会保障体制基本没有健全。
新加坡:如何构建“和堦社会”?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题为《五中全会召开,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文章,多方位探讨五中全会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中共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各方关注焦点包括会议将如何在经济发展策略上,尤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落实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主张,并从会议是否出现人事变动,观察他巩固执政基础,贯彻施政的能力。
“和谐社会”的主张反映中共当局的危机意识,虽然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维持增长势头达到9.5%,但是发展所带来的失业、腐败、社会不公、贫富不均、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表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从1993年到2003年间,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
据大陆媒体引述公安部门的数据,今年中国各地袭警事件不断增加,前半年总共有23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被杀;至少1800名警察在警民冲突中受伤。
《蓝皮书》也警告,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已经超过0.465,逼近0.47;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目前已高达0.53或0.54。基尼系数超过0.4就进入了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可能发生社会动荡。因此,从胡锦涛及总理温家宝近来一系列公开讲话中,可以发现官方对于一味追求经济成长做法已经做出反省。
由胡锦涛主持,在9月29日召开筹备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落实循环经济、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具体做法应该是突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的作用,以取代传统不计成本代价的纯经济增长方式。
环保总局和统计局今年初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市启动绿色GDP试点工作,内容包括建立地区环境核算框架、开展污染损失调查和开展环境核算等。
一般相信,“十一五”规划将也更关注资源分配,尤其着力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及农业津贴方面。
继温家宝宣布明年起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后,政府也针对城镇居民的所得税制进行改革。全国人大刚在9月27日召开首次公开听证会,就现行个税工薪所得减除标准从800元人民币(约166新元)提高到1500元是否合适,听取社会意见。
中国媒体9月报道,一份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方案已提交国务院,这一方案坚持医疗服务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质。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8月29日说,“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面免费,他也抨击高校收费偏高及乱收费,点名批评地方政府助学贷款不力。牵动两亿多学子的教育问题势必获得重视。
至于“和谐社会”是否意味着更多民主,五中全会是否会讨论政治改革,由于胡锦涛与温家宝在8月时都相继发表相关言论,也引起各界的猜测。
胡锦涛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开幕式前接见与会代表时,提到中国“将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温家宝在中欧领导人峰会前的记者会上就乡村选举制度说:“如果中国人能管好一个村子,我相信几年内他们将能管好一个镇。这个制度将循序渐进。”
但是观察家指出,虽然不能排除胡温进行民主改革的意图,在目前胡温体制处于巩固阶段,而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时刻,当局更重视维持社会稳定,这个倾向反映在官方近来对媒体舆论,包括互联网加强管制上。
此外,当局应对引发社会各界垢病的干部腐败问题,并没有从制度改革着手,而是采取以往“整党”的老方法。
强调“倡廉反腐”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的范围展开,活动不但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也突出“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意义重大
韩国联合通讯社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意义重大”,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中长期发展基础,并确定今后的政策走向。
文章说,此次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规划,是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制定的第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因此更加值得关注。规划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Copy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