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5, Issue 11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511 » 香港经济全面复苏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香港经济全面复苏

Year:2005 Issue:11

Column: 聚焦港澳台

Author: 文/杨兴云

Release Date:2005-11-05

Page: 76-78

Full Text:  

10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旧金山市出席“2005粤港—美国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午餐会时表示,香港靠近内地,是内地企业集资的最佳地点。12年来,已有316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9300多亿港元,有关公司的股值占在港上市公司股值三成,而且交投频繁。而在香港和其他城市同时上市的内地企业,七成贸易额是在香港进行的,这都有赖于香港优良的金融服务。

他说,今年上半年,流入香港的外国直接投资有近200亿美元,而香港与广东省已合作发展成全球最有效率及成本效益的制造供应链,美国及海外的企业可透过在香港设立公司,而受惠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此次唐英年赴旧金山的目的是为了联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旧金山市举办的交流会上向美商推介大珠三角的优势。

10月2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05粤港—加拿大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又在温哥华举行。这是香港和广东在加拿大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投资推广活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主持介绍会,向加拿大商界提供粤港两地最新经济发展的资讯,为香港和广东省招商引资。

而此次交流会的主旨也同样是在强调大珠三角——广东、香港和澳门,及泛珠三角——9个内地省份加上香港和澳门特区的区内合作成果。会上讨论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前景,以促进香港、广东和加拿大之间的紧密合作。

曾荫权介绍说,广东省的强项在于制造业,而香港则在国际金融联系和管理专门知识方面表现出色。他说:“两地的合作将能互借优势,进一步发展华南地区。”“去年,香港和广东在伦敦联合举办了海外推广活动,获得当地商界和出席公司代表空前热烈的反应。”他表示对即将在加拿大举行的推广交流会取得成功也很有信心。

香港经济正逐步复苏 得益于内地强劲拉动

香港去年经济增长达8.1%。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指出,香港已走出通缩,经济可以说是全面复苏。

据悉,2004年8月23日,特区政府公布最新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上升0.9%;加之失业率逐级回落至5.7%,创下新低,标志着香港终于熬过5年半的通缩期。

过去一年多,香港楼市、股市持续畅旺;负资产比例从2003年5月的22%锐减至今年6月的2%;破产宗数大幅下降;货物出口数字屡创新高,今年第二季本地生产总值出乎意料地增长了6.8%。在中央政府的强大支持下,香港旅游业兴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扶助香港本土工业特别是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跨境交通基建加快施工,这些都有助扩大就业面,降低失业率。

2003年上半年,香港失业率曾达到8.6%。内地“个人游”带动香港旅游业、零售、酒店及饮食行业等直接受惠,创造大量低技术劳工职位,失业率开始拾级而下。直至今年2至3月,失业人数降至5.7%,是过去43个月以来的最低位。今年第一季度香港的总薪资比去年同期上涨近8%,成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季。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迪斯尼乐园及相关的酒店和零售支持行业,已创造1.8万个新职位,未来一年尚有东涌吊车、湿地公园相继落成,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学者预期失业率到年底可望跌至5%。

一向被视为经济“寒暑表”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亦开始恢复正增长。自1998年11月开始,香港的通缩一直挥之不去。而到2004年7月,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相比上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是68个月以来首次录得升幅,相当于宣告香港的通缩期已经结束。到今年7月,香港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已增长1.3%。

而香港经济的再次回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可谓功不可没。“香港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央政府的支持分不开。”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袁今浩说,《安排》实施以来,已为香港带来近3万个新增职位。在服务贸易方面也为香港及内地分别带来55亿港元及67亿港元的额外投资。

大珠三角规划研究

梁海坤每天往返于香港特区葵涌码头和东莞的工厂之间,他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堵车。“如果没有堵塞,从葵涌到东莞一天跑三个来回都没问题,但现在有时跑一个来回都够呛。”

31岁的梁海坤供职于香港一家物流公司,开货柜车已经6年多了。让他每天都头疼的原因很简单:深圳皇岗口岸的设施配套情况和容量都比香港落马洲好很多。深圳预留的部分形成了浪费,香港落马洲则因为通过能力不足成了瓶颈。

实际上,港深之间基础设施存在的类似问题很多。下一步港深双方将要联合开发的河套地区同样存在通道不匹配的问题。深圳综合研究院华南及深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秀珍博士说:“根本问题在于,港深双方长期缺乏基础设施方面的统筹和协调。”

这样的状况也许会在今后几年有所改善。避免类似问题是刚刚启动的“大珠三角规划研究”所要完成的使命之一。这份规划将第一次把港澳粤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制定大珠三角中心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策略和目标。

对于港澳粤三地未来10~20年的发展定位,目前三地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香港将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广东要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澳门的定位则是世界上具有吸引力的博彩、旅游中心之一和区域性的商贸服务平台。

但是,大珠三角地区一直存在着“邻近而又疏远”的城市关系,即城市之间空间距离的“邻近”和行政区之间的规划、建设、合作等关系的“疏远”。这也使得类似货车司机梁海坤那样的苦恼存在于各个层面。

“大珠三角规划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启动的。长期研究港粤经济问题的陈秀珍表示,规划中最迫切、最重要的就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规划。

记者获悉,这项将在2007年完成的研究将制定城市与区域(重点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的发展策略和目标,通过三地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提高大珠三角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大珠三角”是指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41690平方公里、香港1070平方公里和澳门地区27.3平方公里的地区,陆地总面积为42787.3平方公里。

早在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之后,港粤合作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确定了港粤合作的新思路,决定开展“大珠江三角洲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并制定了工作大纲,委托北京大学和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承担该规划研究课题。

香港曾经一度质疑,与珠三角经济融合,会矮化香港的国际地位和独特角色。然而,亚洲金融风暴以来,香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区域引擎的推动力下降,也使得香港逐渐接受了要加快与珠三角经济融合的现实。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杨汝万教授说:“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融合,而是如何融合,加快融合。”

在“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中,加强与内地联系成为香港构思未来发展蓝图的重要基础。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商务顾问谭思洛认为,目前粤港两地的协调机制一直不太畅顺,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这成为了两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建立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一个相当正确的方向,目前的关键是粤港两地如何构筑经济发展协调机制。

澳门建筑师协会副会长蔡田田在介绍“澳门城市规划发展分享”中也提出,澳门的发展定位就是把自身放在珠三角地区,整体考虑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加上国家给予的政策资源,最后定位为旅游休闲城市。据悉,澳门将争取把连接广州的高速公路延伸到澳门,通过港珠澳大桥加强与粤西地区的联系。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宋运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港粤曾就经济合作达成共识,香港建设国际金融、物流、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中心,广东发展成为制造业中心,但这并不等于香港不再发展制造业,广东没有服务业,两地之间没有竞争了。相反,无论是香港还是广东,都要着重培育优势产业发展,而且要有序竞争,相互促进。

香港在大珠三角的地位不可忽视,而大珠三角又可以继续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大珠三角地区完全可以香港为龙头,深圳、广州为战略伙伴,带动整个国家走向国际。

目前,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调高对香港经济的预期,并预料香港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