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 中文
  •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Directory Of Year 2005, Issue 11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200511 » 又读“背影”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又读“背影”

Year:2005 Issue:11

Column: 卷首

Author:

Release Date:2005-11-05

Page: 9

Full Text: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耳熟能详、感人至深。最近,两位公众人物的背影,却让我读出了另外一种韵味而扼腕叹息。

10月17日19时,中国当代社会与五四精神保持联系的最后一根活线索戛然而止;一代文学大师巴金先生驾鹤西去。凝望先生远逝的背影,中国社会因此重温一代青年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的黑暗中的沉沦、迷惘和出走;重温了个人命运在时代激流中的顺从、叛逆和抗争:当然还有否极泰来的讲真话的勇气和心灵忏悔的勇敢袒露……巴金虽逝,但因此引起的话题却常新;真理追求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巨浪就是由这样的细流汇聚而成的。这样的“对话”悲伤而幸福、短暂而永恒。先生奔赴天国的背影使中国备受感动。

他来了;他看到了;他走了……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任内的首次访华,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与中国的“对话”殊为不易、难能可贵。这位美国历史上权势最大的鹰派防长,因其观念、立场和意识形态的使然,致使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他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和实施者。就是这样的一位先生,在中国的崛起面前无路可绕;来了,又走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悟,能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具有强大活力”(他甚至有过向上海投资的商业记录),他的这句话与美国国务卿赖斯的访华表态、与美国总统布什“中美关系既敏感又复杂”的评价如出一辙。

也许,这仅是一句话的上半截;而下半截是什么?世人无法可知——“中美关系既敏感又复杂”,正好如此注释。看着其人踏上专机的背影,“中美关系既不是最好、又不是最坏”的论断,可能是目前两国关系最没争议的一句话。多些彩虹,少些风雨。作别拉氏之际,让我们在心底默默祝愿。■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10